说实话,前两年人工智能板块火起来的时候,我踩过一个挺典型的坑。当时看新闻说AI大模型要爆发,就跟风买了一只名气挺大的概念股,结果股价冲高后很快回落,套了小半年。后来复盘才发现,那公司虽然蹭了热点,但在AI产业链里其实没什么核心业务,纯属情绪炒作。这让我明白,选人工智能板块的龙头,真不能只看名字和热度,得有实实在在的方法。
第一个要盯的,就是公司在AI产业链里的核心地位。人工智能产业链分上游算力、中游算法、下游应用,每个环节的龙头逻辑不一样。比如上游算力,得看芯片、服务器这些基础设施供应商,是不是有稳定的客户和技术壁垒;中游算法,要看大模型研发能力、专利数量,以及能不能把技术转化成商业化产品;下游应用,就得看落地场景够不够广,像智能驾驶、工业AI这些领域,客户付费意愿强不强。我以前只盯着AI两个字选股,根本没理清这些环节,难怪会选错。
然后是技术实力,这可不是看公司宣传稿里的领先技术就行。得扒研发投入——连续三年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有没有15%以上?研发人员占比高不高?还有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的数量,是不是在行业前三?这些数据以前我得翻好几份年报、专利网站,半天才能整理出来,现在想想真是费时又费力。
不过光看这些还不够,市场资金和情绪也很关键。毕竟龙头股得有资金认可,股价才能走得稳。但散户想跟踪资金流向太难了——龙虎榜数据、主力资金净流入流出、机构持仓变化,这些信息分散在不同地方,等你汇总完,行情可能都过了。我记得去年有只AI应用股,业绩不错但股价一直横盘,后来才发现机构持仓一直在减,要是早点知道,就不会浪费时间拿着了。
后来我开始用希财舆情宝,才发现这些问题其实有更高效的解决办法。它的AI舆情功能能实时抓全网的信息,包括主力资金流向、龙虎榜数据,还有舆情评分。比如某只AI算法股,舆情评分连续一周在85分以上,标签是强烈正面,点开评分曲线能看到是资金面和研报面共同推动的——机构研报最近都给了买入评级,而且主力资金连续三天净流入。这比我自己一个个网站翻快多了,也避免了漏掉关键信息。
选龙头还得看机构怎么看。以前我也尝试读过券商研报,但一篇研报动辄几十页,全是专业术语,半天抓不住重点。现在用舆情宝的AI研报功能,它能直接提炼出核心观点,比如公司大模型推理性能提升30%,下游客户签约量超预期,还会汇总平均目标股价和综合评级。有次我对比三只AI算力股,通过它的机构报告,发现其中一只虽然当前股价高,但机构给出的目标价还有20%上涨空间,后来这只确实成了板块领涨的龙头之一。
说实话,选人工智能龙头股,单打独斗真的很难。行业变化快,信息又多,个人精力有限,很容易顾此失彼。但用对工具就能事半功倍——比如舆情宝把技术面、资金面、研报面这些维度都整合到一起,不用自己来回切换软件。而且它每天都有免费查看额度,像舆情评分、机构报告这些核心功能,不用花钱也能体验。
如果你也想试试用更科学的方法选AI龙头,可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的免费额度足够初步筛选了。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能收到每日舆情报告和行业动态,不用一直盯盘也能掌握关键信息。选龙头不是靠运气,得靠数据和工具,试错成本其实很低,关键是要开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