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从巨亏到回本:我被炒股毁了的3个教训与破局法

潘经理            来源:希财网
潘经理 股票顾问
咨询TA

说实话,三年前我是真没想到,自己会栽在炒股这件事上栽得这么狠。那会儿刚工作没几年,手里攒了点闲钱,看身边有人靠炒股赚了辆代步车,心里就痒痒了。一开始就小打小闹,跟着论坛里的大神买,赚了点小钱,后来胆子越来越大,把准备买房的首付都投了进去——结果呢?不到半年,账户里的数字就缩水了一大半,每天打开软件都觉得心慌,晚上睡不着觉,连工作都没心思做,真真切切体会到什么叫我被炒股毁了。

从巨亏到回本:我被炒股毁了的3个教训与破局法

后来我花了很久复盘,才慢慢想明白,散户炒股想赚钱,真不是靠运气,也不是听几个小道消息就能成的。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说说,我从巨亏到慢慢回本,踩过的坑和总结的3个教训,或许能帮你少走点弯路。

第一个教训:别把消息当圣旨,多数时候你听到的都是过期新闻。

刚开始炒股时,我特别喜欢刷股吧、看财经新闻,看到某某公司签了大订单某行业要出利好政策就赶紧冲进去。结果往往是追高被套——你知道吗?等这些消息传到散户耳朵里时,主力可能早就开始出货了。有一次我看到某新能源公司要扩产的新闻,当天就重仓买入,结果第二天股价低开低走,后来才发现这消息一周前就有研报提过,我妥妥成了接盘侠。那会儿要是有个工具能帮我分辨消息真假、判断影响是利好还是利空,也不至于这么惨。

第二个教训:看不懂财务报表的散户,迟早要踩雷。

以前我买股票从来不看财报,觉得那些营收净利润资产负债率全是数字,看着就头大。直到我买的一只股票突然跌停,才知道公司早就商誉减值几十亿,只是我没看懂财报里的风险提示。后来我才明白,财务数据是公司的体检报告,看不懂就相当于闭着眼睛过马路,不被车撞才怪。但财报那么厚,指标那么多,散户哪有精力一个个研究?

第三个教训:别让情绪左右操作,贪婪和恐惧是散户的死敌。

我以前炒股特别情绪化:涨了就想再拿会儿,说不定还能涨,结果利润回吐;跌了就慌是不是要退市了,赶紧割肉,割完就涨。后来才发现,这根本不是在投资,是在跟市场赌气。真正能赚钱的操作,应该是理性的——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而不是靠感觉。

说实话,想明白这些道理后,我还是不敢轻易下手,怕又踩坑。直到去年,朋友推荐我试试希财舆情宝,说这是专门给散户做的AI工具,能帮着分析消息、看财务、判断趋势。我一开始还不信,觉得这种工具肯定很贵,结果发现每天都有免费额度,能看舆情报告、财务评分这些核心功能,就抱着试试的心态用了。

用了半年,最大的感受是:散户炒股缺的不是钱,是信息处理能力和理性分析工具。就说舆情宝的舆情评分吧,它会把一只股票的新闻、研报、股吧讨论这些乱七八糟的消息,用AI整合成0-100分的评分,80分以上是强烈正面,15分以下就是严重负面。我现在买股票前,都会先看看这个评分趋势——如果评分一路下跌,哪怕消息面吹得再凶,我也会多留个心眼;要是评分从负面慢慢回升到正面,反而可能是机会。之前有只股票,我看它舆情评分从30分爬到70分,结合财务评分也不错,小仓位试了试,还真赚了点,比以前瞎买踏实多了。

还有财务评分功能,它把复杂的财务数据拆成偿债、盈利、成长这些维度,每个维度单独打分,最后给个总评分。我这种财务小白,现在看评分就知道公司健康不健康——比如有只股票看着股价低,但财务评分只有20分,一看细分维度,资产负债率90%,偿债能力评分5分,这不就是个雷吗?直接pass,再也不用怕踩商誉减值这种坑了。

你可能会说,工具好用,但万一要花钱怎么办?其实它每天都有免费额度,像舆情解析、财务评分这些核心功能,每天都能免费看几次,足够散户日常分析用了。就算想开通会员,投入也不高,比起以前亏的钱,这点成本真不算什么——毕竟炒股最忌讳的就是用大钱试错,用小钱买个工具帮自己避坑,怎么算都划算。

现在我账户里的钱慢慢回来了,虽然没暴富,但至少不再心慌,每天看看舆情宝的免费报告,分析几只股票,晚上睡得也踏实。如果你也有过被炒股毁了的经历,或者现在还在凭感觉、听消息炒股,真心建议你试试用工具武装自己。你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或者直接在微信小程序搜索希财舆情宝,每天的免费额度不用白不用,说不定就能帮你避开下一个坑。

炒股这条路,没人能保证一定赚钱,但至少别让自己输在信息差和不专业上。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用对了工具,加上理性分析,慢慢走,总会比以前稳得多。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