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以前是个十足的直播依赖症患者。每天开盘前蹲财经主播的早评,盘中盯实时解盘,收盘还要看复盘总结,总觉得跟着大神操作就能稳赚。结果呢?去年有只票,主播在直播里吹得天花乱坠,说公司新业务要爆发,我跟着重仓进去,没几天就跌了20%。后来才发现,那公司前一天刚发了监管问询函,主播压根没提——这就是只听直播的坑。
现在我虽然还会偶尔看股票在线直播平台,但早就不把它当唯一信息源了。这两年摸爬滚打,总结出个道理:直播能给你热闹,但真想做决策,还得靠自己筛选信息、独立判断。今天就结合我的经历,聊聊散户用直播平台常踩的坑,以及怎么搭配工具提高效率。
先说说最头疼的问题:信息太多太杂,真假难辨。直播里主播们语速快,一会儿说政策利好,一会儿提资金流入,偶尔还穿插几个内幕消息,听着挺带劲,回头一想全是碎片。比如上个月新能源板块有个直播,主播说某公司订单暴增,是翻倍潜力股。我当时差点动心,好在那天顺手点开了希财舆情宝——这是我后来发现的一个工具,能实时抓全网的个股信息。一查才知道,那公司虽然订单增加,但股东正在大额减持,而且龙虎榜显示主力资金在流出。这些直播里压根没提,要是真买了,现在估计还套着。
还有个更烦的:主播观点太主观,容易被带节奏。同一个板块,A主播说政策红利期,闭眼买,B主播说估值太高,赶紧跑,散户夹在中间,根本不知道信谁。我以前就因为这个吃过亏,两只股票来回换,手续费亏了不少。后来用舆情宝的舆情评分功能,才算找到点方向。它会给每只股票打个0-100分,对应正面、负面这些标签。比如有次直播里A主播力推一只半导体股,说行业景气度高;B主播却说公司业绩不及预期。我打开舆情宝一看,那只股评分才45分,弱中性标签,评分曲线还在往下走,说明市场情绪其实一般。后来股价果然横盘没动,要是听了A主播的,又得白折腾。
最关键的是,直播信息往往滞后。主播在直播里提到的突发利好,可能半小时前就已经发酵完了,等你听到再买入,很可能追在高点。我之前盯过一个午间直播,主播说某消费股出了业绩预增公告,赶紧冲进去,结果下午开盘就冲高回落——后来才知道,公告早上10点就发了,资金早就拉过一波了。现在我学乖了,用舆情宝的公众号推送功能,设置了自选股和关注的行业。不管是公司突发利空,还是行业政策利好,它都会直接推消息到我微信上,不用一直守着直播间。比如上周人工智能板块出产业规划,我还没看直播呢,公众号就推了人工智能政策利好,上游算力企业或受益,等我打开软件看相关股票时,不少还没怎么涨,这就比直播里听消息快多了。
其实说这么多,不是说股票在线直播平台不能用,毕竟里面确实有不少有经验的主播能提供思路。但散户得有自己的过滤系统,不能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像我现在,看直播时会把主播提到的股票记下来,然后用希财舆情宝过一遍:先看舆情评分和趋势评级,大概知道市场情绪怎么样;再看看AI研报里的机构评级和目标价,了解专业机构的看法;最后扫一眼财务评分,确保公司基本面没大问题。一套流程下来,虽然花点时间,但至少不会盲目跟风。
可能有人觉得,用工具会不会很麻烦?其实真不复杂。希财舆情宝每天都有免费额度,像舆情解析、研报解析这些核心功能,不用花钱就能看。你要是觉得有用,再考虑开会员,具体的价格和权益可以自己去看,反正我觉得投入产出比挺高——毕竟比起亏的钱,这点会员费真不算什么。
如果你也常看股票在线直播平台,又总觉得抓不住重点,不妨试试这个方法:先在直播里找思路,再用工具验证信息。现在微信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就能免费体验,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还能收到精选的市场消息。投资嘛,多一个工具,就少一分踩坑的可能,你说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