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朋友问我:AI选股器到底怎么用啊?看着功能挺多,点开就懵,不知道从哪儿下手。说实话,我刚开始用这类工具时也一样,各种指标、模型堆在一起,反而比自己手动选股还累。后来摸索了小半年,结合自己的投资习惯总结出一套流程,今天就用大白话分享出来,帮大家把AI选股器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第一步:先想清楚你要赚哪类钱
AI选股器不是万能的,想用明白,得先明确自己的投资策略——你是想做短线追热点,还是长线布局基本面?这两种思路,选出来的股票天差地别。
我自己平时会分两种情况用:做短线趋势的时候,我要的是快准狠,重点看股票最近的市场情绪和资金动向;做长线价值投资,就必须盯着公司基本面和长期估值。这时候AI选股器的策略选股功能就很实用,比如我做短线,会直接在舆情宝里把趋势评级=上涨和舆情评分=强烈正面组合起来,系统会自动帮我从全市场筛出符合条件的股票。不用自己一个个翻新闻、看K线,省了至少2小时盯盘时间。
第二步:别贪多,抓2-3个核心因子就行
AI选股器功能再全,你也不可能每个指标都看。散户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过载,明明是来减负的,结果被更多数据绕进去。我的经验是,不管什么策略,挑2-3个最关键的因子盯着就行。
比如做短线,我只看三个:趋势评级(确保股价在上升通道)、舆情评分(80分以上的强烈正面说明市场情绪好)、主力资金流向(舆情宝的AI舆情功能会实时汇总龙虎榜数据,能看到大资金有没有在买)。这三个因子一筛,剩下的股票数量立刻从几千只缩到几十只,再从中挑成交量活跃的,范围就很小了。
如果是长线布局,我会换成财务评分(近五年的比近一年的更靠谱,能看出公司稳不稳定)、AI估值(看看当前股价是高估还是低估,有没有上涨空间)、机构研报评级(舆情宝会汇总不同券商的研报,买入评级多的股票,至少机构认可度高)。像财务评分,舆情宝会拆成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6个维度打分,比自己对着财报算ROE、毛利率省事多了,数值越高,说明公司基本面越健康。
第三步:筛出来的股票,一定要反向验证
AI选出来的股票,不能直接买。我吃过好几次亏,刚开始觉得AI都筛选了,肯定没问题,结果忽略了风险提示,踩了雷。后来学乖了,每次选完都会做两件事:
一是看风险预警。舆情宝的舆情报告会专门列出风险提示,比如商誉减值、监管处罚这些,就算股票趋势再好,有这些雷也得避开。二是个股对比。我会把筛出来的3-5只股票用舆情宝的个股对比功能放在一起看,除了常见的财务数据,还能直接对比舆情评分、趋势评级、估值这些特有指标,哪个更优一目了然。比如上个月选消费股,两只股票财务评分差不多,但一只舆情评分85分,另一只才60分,明显前者市场情绪更好,后来走势也确实更强。
散户用AI选股,最该避开的3个坑
最后说几句大实话,免得大家走弯路:
1. 别迷信全自动选股:AI是工具,不是算命先生,它能帮你筛数据,但最终决策还得看你自己的策略。
2. 免费功能先用透:很多人觉得AI工具贵,其实没必要一开始就买会员。像舆情宝每天都会刷新免费额度,舆情评分、研报解析、舆情报告这些核心功能都能免费看,先体验几天,觉得真能帮到自己再考虑开通会员也不迟。
3. 别频繁换策略:今天用短线因子,明天换长线因子,结果就是AI也救不了你。选定一种策略,把对应的2-3个因子吃透,比啥都强。
如果你也觉得手动选股太累,信息太多看不过来,不妨试试用AI工具辅助。想体验的朋友可以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免费额度会自动刷新,先看看舆情评分怎么用,研报怎么解析,说不定能帮你省不少事。投资嘛,工具用对了,效率能提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