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人问我:老师,现在AI板块这么火,想布局但不知道哪些是真龙头,怕踩雷怎么办?说实话,我刚接触AI板块时也犯过同样的错——盯着AI概念就冲,结果买了些蹭热点的公司,套了大半年。后来才明白,选AI龙头得抓核心,不是看名字带不带智能,而是得从根上分析。今天就把我这几年总结的3个实战维度分享出来,都是真金白银踩过坑才悟到的干货。
第一个维度,先看真技术还是伪概念。很多公司说自己搞AI,但你去翻研报会发现,有的连核心算法都不是自研,全靠买别人的技术授权。这种公司短期可能被炒起来,但政策风口一过,跌起来比谁都快。我以前看某家AI医疗公司,光研报就翻了十几份,看到凌晨两点才理清楚它的技术来源,结果第二天开盘就错过了最佳介入时机。现在我学聪明了,直接用工具帮我提炼——比如希财舆情宝的AI研报功能,它能把全网几十份券商研报的核心观点汇总起来,像公司的技术专利数量、研发投入占比、核心团队背景这些关键信息,直接结构化展示,不用自己逐字啃研报。有次我看一家AI算力公司,舆情宝的AI研报里直接标出机构普遍认为其自研芯片性能领先行业30%,省了我至少3小时分析时间。
第二个维度,商业化能力比技术更重要。AI公司烧钱厉害,光有技术没盈利就是空中楼阁。我2022年踩过一个坑:一家AI算法公司,技术吹得天花乱坠,但财报里净利润连续3年为负,毛利率不到20%,后来果然被ST了。现在我分析时会先看造血能力——营收增速、毛利率、现金流这三个指标必须硬。不过财务数据那么多,普通散户很难一眼看出问题。这里分享个偷懒的办法:用希财舆情宝的AI财报功能,它会把财务数据拆成6个维度打分,像经营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这些,评分越高说明公司越能把技术变现。上次我对比两家AI应用公司,一家财务评分85分,另一家才52分,果断选了高评分的,后来果然跑赢板块。
第三个维度,得看政策风口的真实受益者。AI行业受政策影响特别大,比如前阵子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规划出台,很多人冲进AI基建概念,但其实真正受益的是那些和三大运营商签了算力订单的公司。以前我总后知后觉,等新闻发酵完股价都涨上天了,现在用舆情宝的风口解读功能,政策一出来它就能直接告诉我哪些细分领域最受益核心受益个股有哪些,还会讲清楚逻辑,比如政策支持算力建设→上游服务器厂商订单增加→XX公司作为服务器龙头将直接受益。这样就能提前一步布局,不用追高。
说到这儿,肯定有人问:这些分析听起来挺复杂,普通散户哪有那么多时间精力?这也是我以前最大的痛点——每天盯新闻、看研报、分析财务数据,累得不行还经常判断失误。直到用了希财舆情宝才发现,散户也能像机构一样专业分析,关键是用对工具。它每天会刷新免费额度,像研报解析、舆情报告这些核心功能都能免费看,就算想深入用,会员成本也不高,比起踩一次坑亏的钱,这点投入真不算什么。
最后提醒一句:选AI龙头别只看概念热度,技术硬、能赚钱、政策能实实在在惠及的公司,才是能穿越周期的真龙头。如果你也觉得分析太耗精力,不妨去微信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免费体验下AI研报和财务评分功能,看看是不是真能帮你节省时间、提高判断准确率。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还能收到AI龙头公司的舆情动态,不用自己盯盘也能掌握核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