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AI最强龙头怎么找?3个维度拆解+工具实测

袁顾问            来源:希财网
袁顾问 股票顾问
咨询TA

最近AI板块又开始活跃,后台不少朋友问我:怎么才能找到真正的AI最强龙头?别又是涨几天就套人。说实话,这问题我去年就被问过很多次。那会儿AI第一次大爆发,我身边有散户朋友追高了一个连续涨停的票,结果套在山顶,后来才发现那公司根本没核心技术,纯属概念炒作。这两年摸爬滚打下来,我慢慢总结出一套方法,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聊聊,AI最强龙头到底该怎么找,以及我最近在用的一个工具,确实帮我省了不少事。

AI最强龙头怎么找?3个维度拆解+工具实测

第一个维度:政策风向得踩准点

找AI龙头,最先看的肯定是政策。这两年国家对AI的支持政策密集出台,从算力建设到应用落地,每个细分领域的政策力度都不一样。比如今年初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工程文件出来后,我注意到智能算力芯片、行业大模型这两个方向的政策提及频率特别高。但散户自己去翻政策文件太费劲了,密密麻麻的文字,根本不知道哪些是重点。后来我养成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花10分钟看行业动态,重点看政策原文里支持重点发展这类词后面跟着的细分领域——这些往往是资金最先发力的地方。不过政策利好也分短期和长期,有些是一次性刺激,比如补贴发放;有些是持续输血,比如产业园区建设,这得靠自己慢慢品。

第二个维度:资金真金白银用脚投票

光有政策不够,龙头股必须得有资金认可。但散户看资金面很容易踩坑,比如只看单日龙虎榜,看到机构净买入就冲进去,结果第二天机构反手出货。我现在看资金会重点盯两个数据:一是连续5天的主力资金流向,真正的龙头往往能持续吸引资金流入,而不是一日游;二是北向资金的持仓变化,北向资金对AI这类科技板块的敏感度其实挺高,他们加仓的细分方向,值得多留个心眼。不过手动查这些数据太麻烦了,龙虎榜、北向持仓每天都得一个个平台翻,有时候还会漏掉关键信息。

第三个维度:舆情热度辨真假

这是我觉得散户最容易忽视,也最容易被割韭菜的地方。很多人看到股吧、论坛里某只AI股讨论得热火朝天,就以为是龙头,结果追进去发现是杀猪盘。其实真正的龙头股,舆情热度是有迹可循的:新闻里有实实在在的订单落地,研报里机构敢给高目标价,连股东增减持都透着信心——比如公司高管自己掏钱增持,而不是一边喊口号一边减持。

但问题来了,全网的新闻、研报、股吧评论加起来,一天可能有上千条信息,散户根本没时间一条条看。我之前试过手动整理,每天花3小时筛选,眼睛都快看瞎了,还经常判断错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直到上个月,我被朋友安利了一个叫希财舆情宝的工具,才算彻底解放了双手。

说真的,一开始我对这类工具是怀疑的,怕又是智商税。但用了两周后,我发现它最实用的是AI舆情评分功能。每只股票会生成0-100分的评分,81-100分是强烈正面,61-80分是正面。我每天会重点看AI板块里评分在80分以上的票,再结合评分曲线——如果评分连续一周稳步上升,说明舆情热度是真实的,不是突然炒作;如果某天评分断崖式下跌,哪怕股价没跌,也要警惕是不是有隐藏利空。

比如上周,我看到某AI细分龙头的舆情评分从85分掉到60分,赶紧点进去看舆情报告,发现是公司被曝核心技术专利有纠纷,虽然还没正式公告,但舆情宝已经抓取到了相关讨论,提前给了风险预警。要是以前,我可能得等正式公告出来才知道,那会儿股价早就跌透了。

除了舆情评分,它的AI研报功能也帮了我不少忙。以前看券商研报,一篇动辄几十页,全是专业术语,我得花两小时才能提炼出核心观点。现在舆情宝会直接把研报拆成综合评级平均目标价核心观点这几块,比如某AI股的研报被提炼成买入评级,目标价较当前有30%上涨空间,核心逻辑是大模型商用落地超预期,几分钟就能看完,效率高多了。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找AI龙头从来不是看一眼K线就能搞定的事,得政策、资金、舆情一起看,还得持续跟踪。散户精力有限,手动分析很容易顾此失彼。我现在每天花20分钟用舆情宝扫一遍AI板块的舆情评分和研报摘要,剩下的时间用来研究公司基本面,比以前瞎折腾省心多了。

对了,这个工具现在有免费体验额度,每天会刷新舆情解析、研报解析这些功能的免费查看次数,不用花一分钱就能试试效果。如果你也觉得手动查信息太累,怕错过龙头又怕踩坑,不妨去微信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免费额度用起来,看看它能不能帮你提高效率。毕竟投资讲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花点时间试试工具,总比盲目跟风亏钱强,你说对吧?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