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收到私信,问人工智能板块还能不能看,龙头股到底怎么选。说实话,这板块确实火,政策利好一个接一个,技术突破也不断,但散户朋友想从里面挑出真龙头,难度真不小。要么是信息太多看不过来,研报、股吧、新闻满天飞,不知道哪个靠谱;要么是盯着K线图发呆,明明看着要涨,一买就跌,踩雷的事儿没少干。我自己前两年在这板块也栽过跟头,后来慢慢摸索出些门道,今天就掏心窝子跟你聊聊,选人工智能龙头股,到底该看哪些硬指标。
先看政策风向。这两年人工智能的政策支持力度不用多说,从顶层规划到地方细则,几乎每个季度都有新动作。你可能会问,政策那么多,怎么知道哪个是真影响行业的?我发现一个简单的办法,看政策里明确提到的重点发展领域。比如最近提的通用人工智能算法创新智能算力基础设施,这些词背后对应的细分赛道,就是资金容易扎堆的地方。但光看政策还不够,得知道这些政策落地需要多久,哪些公司已经在相关领域有实际布局,这就需要跟踪具体的项目进展和订单情况,不然很容易追高那些只炒概念的公司。
再看技术硬实力。人工智能这东西,说破天还是得靠技术说话。怎么判断一家公司技术强不强?别光听公司吹牛说自己有多少专利,我习惯看两个数据: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还有研发人员数量占总员工的比例。一般来说,研发投入占比持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公司,技术迭代能力会更强。另外,得看这些研发投入有没有转化成实际的产品或服务,比如有没有核心算法商用落地,客户是不是行业头部企业,这些比单纯的技术领先更实在。
然后是业绩兑现能力。炒概念炒再凶,最终还是要落到业绩上。你去翻公司财报,得重点看两个指标:一是人工智能相关业务的营收占比,占比越高,说明公司越纯,受板块带动的弹性越大;二是近两个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如果连续两个季度都保持高增长,说明公司的业务确实在放量,不是靠单一订单撑场面。当然,也得警惕那些业绩突然大增但现金流很差的公司,这种很可能是应收账款堆出来的,后面容易爆雷。
资金动向也不能忽略。散户朋友常说跟着主力走,吃喝不用愁,这话有道理,但怎么看主力资金?我以前总盯着龙虎榜,后来发现太滞后了,等你看到的时候,主力可能已经开始出货了。现在我会更关注主力资金流向数据,比如最近5个交易日,某个人工智能细分板块的主力净流入是不是持续增加,个股的大单买入占比有没有明显提升。如果资金持续流入,同时股价没怎么大涨,这种往往是机会;反过来,资金大幅流出但股价还在涨,就得小心了,可能是拉高出货。
最后这点,也是我觉得散户最容易忽略的——舆情和市场情绪。说实话,人工智能板块的消息面太复杂了,今天这家公司发个合作公告,明天那家公司被传技术突破,真假难辨。前两年我就因为轻信了股吧里的内幕消息,追高买了一只票,结果第二天就出澄清公告,直接吃了个跌停。后来我开始用工具辅助分析,试了不少软件,最后发现希财舆情宝的AI舆情功能还挺实用。它能实时抓全网的消息,不管是新闻、研报还是股吧讨论,都能通过AI解读出是利好还是利空,还会生成一个0-100分的舆情评分。比如某只人工智能股,舆情评分80多分,标签是强烈正面,说明近期市场情绪对它很友好;要是评分低于40分,就得警惕是不是有潜在风险没被发现。
你可能会问,这评分准吗?我自己验证过,去年有只做智能芯片的公司,舆情评分突然从70多分掉到30分,提示负面,点开一看,原来是公司被曝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当时我赶紧把自选股里的它删掉了,没过多久股价果然跌了20%。现在每天早上我都会打开舆情宝,看看人工智能板块的舆情趋势曲线,哪些个股评分在持续上升,哪些在下降,心里大概就有个数了。
想每天收到人工智能板块的最新动态,不用盯盘也能及时知道机会和风险,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或者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说实话,散户做投资,最缺的就是信息差和分析时间,而舆情宝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解析和舆情报告额度,你可以先试试用它看看人工智能个股的舆情评分,判断下市场情绪,反正免费额度不用白不用。等你用顺手了,再决定要不要开通会员,毕竟比起踩雷亏的钱,这点投入真不算什么。
当然,选龙头股不能只看单一指标,得把政策、技术、业绩、资金、舆情这五个维度串起来看。比如一家公司,政策支持的细分领域、研发投入高、业绩持续增长、主力资金流入、舆情评分正面,这种票就算短期波动,长期也更容易走出来。反之,要是某一项指标特别差,比如舆情评分持续负面,哪怕其他指标再好,也得先放一放,别着急下手。
最后啰嗦一句,投资没有绝对的公式,这些只是我自己总结的经验,你得结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想少走弯路,不妨从工具辅助开始,毕竟现在散户和机构的信息差越来越小,用好工具,才能在人工智能这种热门板块里,既抓住机会,又避开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