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读者问,智能体概念火了这么久,到底该怎么找真正的龙头?说实话,概念板块刚起来的时候,信息又多又乱,昨天这家公司说要布局,今天那家又出个合作公告,新手很容易挑花眼,甚至买到跟风票被套。我这几年跟踪过不少概念板块,从元宇宙到人工智能,踩过坑也赚到过,总结出几个实用的方法,今天就结合智能体概念,聊聊怎么挖掘潜力标的。
先得理清楚行业逻辑,这是根本。概念能不能炒起来,关键看有没有政策支持、技术落地进度和市场需求。比如智能体,最近政策面一直在提AI+千行百业,那就要看哪些细分领域最先有实际应用——工业智能、消费电子智能交互,还是智慧城市?我之前跟踪新能源概念时,就是先锁定政策明确支持的上游材料和中游制造,再看哪些公司有产能落地,这比单纯追热点靠谱。
然后看公司基本面,别被概念两个字带偏。有些公司只是蹭热度,年报里连相关业务收入都没有,这种要避开。重点看三点:一是业务相关性,财报里有没有智能体相关的研发投入、营收占比;二是技术壁垒,有没有核心专利,或者和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三是业绩稳定性,就算概念火,公司本身连年亏损也撑不住。我一般会把这些数据列出来对比,比如翻最近三个季度的财报,看研发费用是不是持续增长,这比听股吧里的小道消息实在。
不过光看基本面还不够,概念板块的资金动向特别重要。龙头股往往是资金先抢筹的,怎么看?以前我得自己翻龙虎榜、看主力资金流向,现在盯不过来,就用工具辅助。比如最近智能体板块里,有些股票看着涨得猛,但主力资金其实在流出,这种就得小心,可能是短期炒作。
但最让我头疼的还是信息太多,分不清真假。上个月有只智能体相关的股票,早上出了与某大厂合作的新闻,股价直线拉涨,我差点追进去,结果中午就有人扒出合作协议还没签,下午直接跳水。后来我才发现,当时要是看了舆情分析,可能就不会冲动。
这也是我现在常用希财舆情宝的原因——它能把全网的消息汇总起来,包括新闻、研报、股吧讨论这些,通过AI解读后给出一个0-100分的舆情评分。评分高的(比如80分以上)说明市场情绪好,不容易踩雷;评分低的,就算涨得再凶,也要多留个心眼。像智能体这种新概念,每天都有几十条消息出来,人工根本看不过来,AI能帮着筛选出关键信息,还会标注利好还是利空,省了不少时间。
而且它不光有评分,还有舆情趋势曲线。比如某只股票上周评分才50分(弱中性),这周突然涨到75分(正面),说明市场情绪在转好,可能有资金在关注。我之前看机器人概念时,就是通过舆情趋势提前发现一只标的从负面涨到强烈正面,后来果然成了龙头之一。
当然,概念炒作波动性大,风险也得防。有些股票热度起来后,舆情宝的风险预警会提示机构评级异动或者监管问询,这种就得警惕。我去年踩过一个坑,当时那只股票舆情评分还不错,但没注意风险提示里的商誉减值风险,结果年报一出直接跌停,后来长记性了,每次看评分都会顺带看风险预警。
现在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有免费体验,每天能免费看几次舆情评分和报告,不用花钱就能先试试。比如你想看看智能体概念里哪些股票评分高,直接搜股票代码,就能看到它的舆情标签是正面还是强烈正面,还有主力资金流向这些数据,新手也能看懂。
最后提醒一句,概念龙头不是一成不变的,得结合行业进展和市场情绪动态调整。平时不用一直盯盘,关注希财网公众号,会推送行业突发利好和自选股的紧急消息,比如智能体出了新政策,或者持仓股有突发利空,都能及时收到。
选龙头从来不是靠运气,得有方法,还得有工具辅助。如果你也觉得信息太多看不过来,或者想避开概念炒作的坑,不妨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试试,每天免费额度会刷新,先看看智能体概念里哪些标的舆情趋势好、风险低,再决定要不要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