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在股市摸爬滚打了八年的老股民,我用过的指标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但真正能长期帮我赚钱的,反而不是那些花里胡哨的公式,而是通达信里最基础也最实用的三个——MACD、KDJ和布林带。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聊聊这三个指标的实操经验,全是我踩过坑、交过学费总结出来的干货。
先说说MACD,这应该是散户用得最多的指标之一,但我发现很多人只会看金叉死叉,其实这里面门道不少。我刚开始炒股那两年,就是单纯看日线MACD金叉就买,死叉就卖,结果好几次刚买进去就回调,死叉卖了又反弹,来回被打脸。后来才明白,MACD得结合趋势看,单独看一个周期的信号太容易被骗线。比如周线MACD如果处于零轴上方,说明中期趋势是向上的,这时候日线出现金叉,成功率才高;要是周线MACD在零轴下方死叉运行,日线金叉很可能只是短期反弹,千万别重仓。还有,MACD的红柱绿柱长度变化比金叉死叉更提前,比如股价创新高,但MACD红柱却变短,这就是顶背离,大概率要回调,我2022年就靠这个信号躲过了一只股票的30%大跌。
再讲KDJ,这个指标对短线交易特别有用,但新手很容易被超买超卖误导。我以前看到KDJ的K值、D值超过80就觉得超买该卖,低于20就超卖该买,结果经常卖在启动点、买在半山腰。后来发现,强势股往往会在超买区待很久,弱势股则在超卖区磨底。比如一只股票处于主升浪,KDJ可能连续几天在80以上,但股价还在涨,这时候不能急着卖,得等K值跌破D值(死叉)才是信号;反过来,下跌趋势中的股票,KDJ低于20后可能还会横盘很久,得等金叉且放量时再考虑。我现在习惯把KDJ和MACD配合用,MACD看趋势,KDJ找买卖点,比如周线MACD向上时,日线KDJ回调到20附近金叉,这时候介入安全性高很多。
最后是布林带,这个指标我用它来判断趋势和支撑压力位,比单纯看均线更直观。布林带的中轨是20日均线,上轨和下轨是股价的波动区间。当股价沿着布林带上轨运行,说明是强势上涨趋势,回调到中轨往往是支撑位;如果股价跌破下轨,可能是超跌,但得看成交量,缩量跌破大概率是假突破,放量跌破就要小心了。我印象最深的是2023年做一只消费股,当时股价一直在布林带中轨和上轨之间震荡,每次回调到中轨就反弹,我跟着做了三次波段,赚了不少。但后来股价突然跌破中轨,而且成交量放大,我赶紧止盈,没过几天就跌了20%,现在想想都后怕。不过布林带也有缺点,震荡行情时股价会来回触碰上下轨,这时候别频繁操作,等突破方向明确了再说。
讲完这三个指标,估计有人会说:道理我都懂,但每天看这么多指标,还要盯盘、看新闻、翻研报,根本忙不过来。 说实话,我以前也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很久,每天收盘后要花两三个小时复盘,看各种数据,经常熬夜到一两点,第二天上班没精神不说,还总担心遗漏重要消息。直到去年接触了希财舆情宝,才真正解决了这个痛点。
它最让我惊喜的是技术面分析功能,能自动整合MACD、KDJ、布林带这些指标的信号,还会结合资金面(比如主力资金流向、龙虎榜数据)和舆情影响,生成一份清晰的分析报告。比如我看中一只股票,打开舆情宝,不仅能看到它的日线、周线MACD状态,还能知道最近主力资金是流入还是流出,有没有机构在龙虎榜加仓。更关键的是,它会根据这些信息生成0-100分的舆情评分,评分越高说明市场情绪越好,我现在选股票,都会先看舆情评分,如果评分在60分以上(正面或强烈正面),再结合通达信的指标信号,心里就更有底了。
以前我总担心自己分析太片面,比如技术指标走好,但突然出个利空消息,股价照样跌。现在舆情宝会汇总利好利空消息,还会预警风险(比如商誉减值、监管处罚这些),有一次我准备买入一只股票,舆情宝提示近期有机构评级下调,我赶紧去查研报,发现公司业绩不及预期,果断放弃,避免了一次亏损。
可能有人觉得这种工具会很贵,其实完全不用担心。现在微信小程序搜索希财舆情宝就能免费体验,每天都会刷新免费额度,可以查看舆情报告、指标解析这些核心功能,不用花一分钱就能试试效果。如果觉得好用,再考虑开通会员,具体的价格和权益可以去会员页看,我自己开通后算了笔账,每天花几块钱,省去了大量时间,还提高了操作胜率,这笔投入太值了。对了,关注希财网公众号还能收到自选股的紧急消息推送,比如公司突发利空、行业政策利好,不用一直盯盘也能及时掌握动态。
最后想说,通达信的这三个指标虽然基础,但用好了确实能帮我们避开很多坑;而像希财舆情宝这样的工具,就像是给指标分析加上了保险,让我们能从更多维度看股票。股市里没有稳赚不赔的方法,但多学一点技巧、善用工具,总能让我们离赚钱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