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很多朋友问:AI概念股到底怎么选?看着一堆带‘AI’的票,不知道哪个是真有料,哪个是蹭热点。说实话,刚开始我也踩过类似的坑。之前有朋友看到AI+就冲,结果买的公司根本没有实际业务,财报里研发投入少得可怜,最后套在高位。这两年AI板块波动大,光靠概念两个字肯定不行,得有一套能落地的筛选方法。今天就结合我这几年的经验,跟大家聊聊散户看AI概念股时,最该盯牢的三个维度,尤其是最后一个,很多人容易忽略。
第一个维度,先看行业逻辑扎不扎实。AI概念火的时候,什么AI+教育AI+医疗都能涨,但真能持续的,一定是有政策支持、产业链成熟度高的细分领域。比如今年上半年算力板块异动,背后是数据中心建设提速和芯片需求上升,这种有实际订单支撑的逻辑,就比单纯炒概念靠谱。但散户想理清这些信息太难了——每天那么多政策文件、行业报告,根本看不过来。我现在会用希财舆情宝的风口解读功能,它能直接拆解政策对哪些板块有影响,比如之前人工智能产业规划出台,它会标注出上游算力芯片、中游算法服务、下游应用场景分别有哪些受益方向,连逻辑链条都写得很清楚,省了我大量翻资料的时间。
第二个维度,穿透概念看公司基本面。很多人买AI股只看名字带不带智能,却忽略了最核心的财务数据。去年我见过一家公司,顶着AI算法龙头的名头,结果年报里净利润连续两年下滑,研发费用占比不到5%,这种公司就算短期被炒起来,也很难稳住。但问题是,散户看财报容易抓不住重点,研报又堆得像小山。后来我开始用舆情宝的AI研报和AI财报功能,它会把研报核心观点提炼出来,比如机构给的目标价、业绩预测,还能把财务数据拆成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这些维度打分。上次帮朋友分析一家AI应用公司,直接在舆情宝里调了它的财务评分,近一年只有45分,属于弱中性,再一看资产负债率快70%,果断劝他别碰。这种用数据说话的方式,比自己瞎猜靠谱多了。
第三个维度,别忽略市场情绪和资金动向。AI股波动大,有时候明明公司质地不错,但市场情绪一冷,照样跌给你看。去年四季度有只AI算力股,业绩挺好,但当时大盘情绪低迷,舆情评分从75分掉到50分,股价跟着回调了20%。后来我养成了每天看大盘情绪分的习惯,低于40分的时候就少动,高于60分再考虑布局。个股方面,舆情宝的舆情评分也很实用,80分以上是强烈正面,说明市场认可度高,50分以下就要警惕。上次有朋友想买一只AI安全股,我一看舆情评分才35分,负面标签,再点进去看风险预警,原来公司刚被监管处罚过,赶紧拦住了他。
说实话,做股票投资,信息差和工具效率太重要了。散户时间有限,不可能像机构那样雇团队分析,有个靠谱的工具能省不少事。比如我现在每天早上打开舆情宝,看看自选股的舆情报告,有没有突发利好利空,再扫一眼风口解读,10分钟就能掌握当天重点。想免费体验这些功能的朋友,可以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解析和研报查看额度,不用一直盯盘也能抓重点。当然,会员功能更全,但一顿外卖钱可能就能帮你避开一个大坑,或者抓住一个机会,性价比其实挺高的。
最后想说,AI概念股确实有机会,但别被概念两个字迷惑。先搞懂行业逻辑,再看公司真本事,最后结合市场情绪,三个维度都到位了,赚钱的概率才会大。对了,平时懒得看盘的朋友,也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会推送关键信息,省心不少。投资是长期的事,工具只是辅助,理性分析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