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有不少朋友问我,AI人工智能板块这么火,怎么才能找到真正的龙头股?说实话,2023年那会儿AI第一次爆发的时候,我也踩过坑——当时跟风买了几只名字带智能科技的票,结果财报出来一看,营收里AI业务占比还不到5%,纯属蹭概念。后来才明白,选龙头哪是看名字那么简单,得掰开揉碎了从好几个维度去筛。今天就把我这两年总结的筛选逻辑分享出来,都是实打实踩过坑才悟到的干货。
你可能会觉得,AI板块公司那么多,研报、新闻、股吧消息天天刷屏,光看这些就得耗掉半天时间,散户哪有精力一个个分析?这话说到点子上了。我以前也这样,每天收盘后翻几十份研报,眼睛都快看花了,结果第二天开盘一个突发利空,前面的分析全白费。后来我开始用工具辅助,效率才提上来——不是说让工具替你做决定,而是帮你把分散的信息拧成一股绳,节省出时间去做更核心的判断。
先说第一个筛选维度:行业地位。真正的龙头一定在技术或市场份额上有壁垒。怎么看?你得去翻公司的业务构成,看AI相关收入占比多少,核心技术有没有专利护城河,下游客户是不是头部企业(比如互联网大厂、政府机构)。但这些信息散在年报、调研纪要里,普通散户哪有时间扒?我现在会用希财舆情宝的AI研报功能,它能把全网研报的核心观点提炼出来,比如某公司AI算力芯片市占率超30%大客户续约率90%以上,这些关键数据直接标红,几秒钟就能抓住重点。
第二个维度,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业绩能不能兑现。概念炒得再热,没有业绩支撑都是空中楼阁。2024年不少AI公司股价跌回去,就是因为年报里AI业务收入增速不及预期。看业绩不能只看营收和净利润数字,得拆成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这些细项。舆情宝的AI财报有个财务评分功能,把这些维度量化成0-100分,我一般会选近一年评分70分以上、五年评分60分以上的公司——短期健康,长期也稳,踩雷概率小很多。
第三个维度,市场情绪和资金动向。龙头股一定是资金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主力资金。但你去看龙虎榜、股东增减持,数据太零散了。舆情宝的AI舆情功能会汇总这些信息,还能生成舆情评分——81-100分是强烈正面,61-80分是正面。我记得今年二季度AI板块调整时,有只票舆情评分从55分一路涨到85分,后来才知道是主力资金悄悄加仓,股价跟着反弹了40%。这种趋势变化,光靠盯盘根本发现不了。
你可能会问,这么多维度,怎么把它们串起来?我现在的习惯是,先用舆情宝的选股功能,在AI人工智能概念板块里,按财务评分(一年)>70分+舆情评分>60分+研报评级买入组合筛选,一下子就能把范围缩小到10只以内。然后再用个股对比功能,把这10只放一起比,舆情评分、财务健康度、机构目标价这些数据一目了然,谁是真龙头,谁在蹭热度,很快就有答案。
说实话,散户做投资最头疼的就是信息不对称。机构有团队盯研报、分析舆情,我们单打独斗根本比不过。但工具能缩小这个差距——比如舆情宝每天会刷新免费额度,像舆情报告、研报解析这些核心功能,不用花钱就能看几篇。你先体验几天,看看它整理的信息是不是比你自己搜集的更全面,再决定要不要深入用。反正我现在每天早上花10分钟看舆情宝的推送,自选股的利空消息、板块突发利好都能及时收到,不用再全天盯盘焦虑了。
最后说句实在的,选龙头股从来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市场在变,公司基本面也在变。但只要掌握了筛选逻辑,再配上趁手的工具,至少能少走弯路。如果你也想试试这种方法,不妨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或者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免费的舆情解析额度,不用白不用——毕竟,用对工具,可能比你多盯几个小时盘有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