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收到私信,问我为什么看好的股票拿不住?一买就跌,一卖就涨,是不是被主力盯上了?说实话,这问题我刚炒股那几年也天天琢磨。后来复盘了上百只股票的走势,才发现一个扎心的事实:散户亏钱,很多时候不是技术不行,是没搞懂股票涨跌的周期规律。今天就用我十年的实操经验,跟大家拆解股票周期的四个阶段,学会了至少能少走五年弯路。
第一个阶段:吸筹阶段——主力悄悄布局,散户总在等回调
吸筹阶段就像春天播种,主力在低位悄悄买,股价看着不温不火,甚至偶尔还跌一点,散户最容易犯的错就是等更低价。我20年跟踪过一只消费股,当时它连续三个月横盘,股吧里全是垃圾股浪费时间的吐槽。现在回头看,那时候股东人数持续减少,龙虎榜数据显示机构席位在悄悄加仓,但当时我只盯着K线,没注意这些细节,等股价涨起来才追进去,已经晚了。
其实吸筹阶段有几个信号很关键:股价波动小,成交量萎缩,但股东人数在减少(筹码集中),偶尔有主力资金净流入但不明显。散户光看K线容易觉得没机会,但如果能跟踪资金流向和股东变化,就能提前发现主力动作。我现在每天会用工具看一下主力资金动向和股东增减持数据,不用自己翻财报和龙虎榜,省了不少事。
第二个阶段:拉升阶段——股价开始起飞,散户要么不敢买,要么追涨
吸筹结束后,主力会开始拉升,这时候股价像坐火箭,成交量突然放大,各种利好消息也跟着来。但散户这时候反而慌了:要么怕追高被套不敢上车,要么涨了10%就急着卖,结果卖在山脚。
记得去年有只新能源股,从吸筹到拉升用了两个月,舆情评分从40分(负面)慢慢涨到70分(正面),趋势评级也从震荡变成上涨。我当时跟着评分曲线和趋势评级拿了三个月,收益比之前赚点就跑的时候多了不少。其实拉升阶段的核心是拿得住,只要趋势没坏、舆情没出现利空,就别急着下车。
第三个阶段:派发阶段——利好不断但资金在偷偷跑,散户容易接盘
拉升到一定高度,主力就要开始派发筹码了,也就是悄悄卖股票。这时候最坑人:表面上利好消息满天飞,股价还在涨,但资金已经在偷偷流出。散户一看利好这么多,肯定还能涨,冲进去就被套。
之前有只医药股,股价创新高那天,研报全是买入评级,但主力资金净流出5个亿,股东人数也突然增加了20%。当时我用工具看到风险预警提示资金面与消息面背离,果断减了仓,后来果然跌了30%。所以派发阶段一定要注意:利好再多,也要看资金到底是进还是出。
第四个阶段:出货阶段——股价断崖跌,散户要么割肉要么套牢
派发结束就是出货,主力加速卖股票,股价开始暴跌,利空消息也集中爆发。这时候散户要么舍不得割肉,要么觉得跌到位了抄底,结果越套越深。
其实出货阶段信号很明显:舆情评分会从高位快速下跌,比如从80分(强烈正面)跌到30分(负面),趋势评级也会变成下跌,风险预警会提示商誉减值、监管处罚这些利空。这时候不管亏多少,先离场保住本金最重要。
散户怎么避开周期陷阱?关键在用数据说话
说实话,以前我自己分析周期,要看K线、翻研报、盯资金,每天忙到半夜还经常出错。后来发现,普通散户缺的不是知识,而是工具——机构分析师能用专业工具跟踪资金、舆情、趋势,我们散户也需要类似的帮手。
现在我每天花10分钟用希财舆情宝看数据:比如看一只股票的舆情评分和趋势评级,判断它在周期的哪个阶段;看主力资金流向和股东人数变化,确认主力是在买还是卖;看风险预警提示,避开那些表面利好实则利空的坑。最方便的是,它每天有免费的舆情报告和评分额度,不用花大钱,也能有机构级的分析。
如果你也总在周期里踩坑,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或者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免费体验舆情报告和评分解析,试试用数据帮自己判断股票周期——毕竟炒股不是猜大小,用对工具才能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