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读者问:股票强中选强到底是什么意思?听着挺简单,实操起来怎么总选错?说实话,这问题我以前也踩过坑。刚炒股那几年,我以为强中选强就是追涨板块龙头,结果经常买在高点;后来又改成看K线找突破形态,照样被假突破套牢。直到这两年摸索出一套结合工具的方法,才算把这个策略玩明白。今天就掏心窝子聊聊,到底什么是强中选强,散户怎么实操才能少走弯路。
先得说清楚,强中选强不是盲目追热点。真正的强股,得同时满足板块强和个股强,而且这种强势得有基本面和资金面支撑,不是靠消息炒作出来的昙花一现。举个例子,去年新能源板块爆发时,我跟风买了某只短期翻倍的个股,结果没几天就因为业绩不及预期暴跌——后来才发现,这只股虽然涨得猛,但行业里它的产能利用率、研发投入都排不上号,纯属资金炒作,根本不算强中选强的标的。
那怎么判断板块和个股是不是真的强?这就得从三个维度下手:趋势、资金、舆情。
先说趋势。强势板块一定是整体处于上升趋势的,个股更是要在板块里领涨,而不是跟风涨。以前我看趋势,得一个个翻板块指数K线,再对比个股涨幅,光这一步就得花两小时。现在用希财舆情宝的趋势选股功能,直接看上涨趋势榜单,哪些板块趋势好、哪些个股在板块里趋势领先,一目了然。它的趋势评级会明确标着上涨震荡还是下跌,不用自己画趋势线,省了不少事。
再看资金。强股必须有主力资金流入,光散户拉起来的不算。但资金流向数据散在龙虎榜、成交明细里,普通人很难汇总分析。舆情宝的主力资金流向模块会直接展示个股的资金净额、大单买入占比,甚至能看到机构席位的操作动向——这可不是我瞎吹,它是抓取交易所公开数据整理的,真实可靠。
最后是舆情。很多强股跌下来,不是因为趋势破了,而是突发利空没及时发现。比如某消费股,原本趋势很好,结果突然爆出业绩造假,股价连续跌停。要是早看到舆情预警,就能提前规避。我现在每天必看舆情宝的舆情评分,它给每只股票打0-100分,强烈正面(81-100分)或正面(61-80分)的个股,说明市场情绪认可,踩雷概率低。
你可能会问:这三个维度怎么结合起来选强中强?其实很简单,用舆情宝的策略选股功能就行。比如我常用的组合是趋势上涨+舆情评分强烈正面+主力资金净流入,设置好条件,系统会自动筛选出符合的个股。以前我手动选,一天最多看20只,现在这样组合筛选,几分钟就能出结果,效率高多了。
说实话,散户选强股最大的痛点就是信息太多、没时间筛选。你想想,每天几千只股票、上百条新闻研报,光看完就累死了,哪还有精力判断强弱?我以前就因为漏看了某只股的股东减持公告,硬生生扛了20%的跌幅。现在用舆情宝的公众号推送功能,设置好自选股后,一旦有紧急利空(比如监管处罚、商誉减值),它会直接推消息到微信,不用盯盘也能及时知道风险。
可能有人担心:这种工具是不是很贵?其实真不贵。现在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有免费体验,每天刷新舆情评分、趋势评级的查看额度,不用花钱就能试试我上面说的选强股方法。就算后续开通会员,投入成本和可能踩雷亏的钱比,简直不值一提——毕竟选对一只强股,几天就能把会员费赚回来。
对了,选强中强还要注意对比。有时候两只股看着都强,不知道选哪个,舆情宝的个股对比功能就能派上用场。最多能同时对比5只股票,除了财务指标,还能看舆情评分、趋势评级、机构评级这些特有数据,谁强谁弱一眼看穿。
现在你明白强中选强不是追涨那么简单了吧?核心是用工具把趋势、资金、舆情这些维度串起来,高效筛选。想试试的话,可以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免费额度够用,先体验下这种选强股的思路。觉得有用再考虑开通会员,反正投入不大,总比瞎买亏了强。
最后提醒一句:强股也会调整,选对了还要设好止损。关注希财网公众号,后续我会分享强股止盈止损的具体技巧,别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