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机构大宗交易买入目的解析及散户应对策略

资深汪经理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资深汪经理 股票顾问
贴心姐姐 专业服务
咨询TA

最近后台有好几个散户朋友问我,看到机构大宗交易买入某只股票,是不是就能跟着买?说实话,这个问题我碰到过太多次了。之前有个老股民朋友,看到机构大宗交易溢价买入,二话不说跟着重仓,结果没几天股价反而跌了,后来才知道那笔交易是机构给关联方的过桥资金,根本不是真看好。所以今天就来好好聊聊,机构大宗交易买入到底有哪些目的,咱们散户该怎么看。

机构大宗交易买入目的解析及散户应对策略

一、机构为啥要通过大宗交易买入?这几个目的得搞清楚

首先得明白,大宗交易不是咱们平时在二级市场直接买股票,它是机构之间大额交易的通道,成交价格通常会有折扣(也可能溢价),而且成交量大,对股价短期冲击小。机构选择这种方式买入,目的可不止看好股票这么简单。

第一个常见目的:低价吸筹,降低成本

机构资金量大,要是直接在二级市场买,很容易把股价推高,成本就上去了。大宗交易就不一样,卖方(比如大股东、其他机构)可能因为急需套现,愿意打折卖,机构就能以低于市价5%-10%的价格拿到筹码。这种情况下,机构是真的想长期持有,毕竟低价拿到的货,安全垫厚。不过这里得注意,折扣太大也可能有问题,比如卖方对公司未来不看好,急着脱手,这时候机构买入可能只是短期套利,不是长期布局。

第二个:长期战略布局,配合基本面研究

有些机构,尤其是社保、险资这类长线资金,大宗交易买入往往是基于对公司基本面的深度研究。比如调研后发现公司业绩拐点要到了,或者行业政策有红利,他们会通过大宗交易慢慢建仓,不会急着拉股价。这种买入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而且很少溢价,毕竟是长期持有,不在乎短期波动。

第三个:给上市公司站台,提供流动性

偶尔会碰到这种情况:上市公司股价低迷,大股东想稳定股价,会找机构通过大宗交易买入,相当于托底。这种交易可能溢价,甚至没有折扣,目的就是传递有机构看好的信号,吸引散户跟风。但这种站台往往不长久,机构可能拿了好处费,过段时间就悄悄卖了,散户要是跟风,很容易接盘。

第四个:对冲或套利需求,跟股价涨跌没关系

还有些机构是做量化或者对冲的,比如手里有衍生品头寸,需要通过大宗交易买入股票来对冲风险;或者利用大宗交易价格和二级市场价格的价差做套利,当天买了第二天就通过融券卖出获利。这种情况下,机构买入行为跟股票本身好坏没多大关系,纯粹是交易策略需要。

二、散户看到机构大宗交易买入,该怎么判断要不要跟?

说实话,光看机构买入这四个字没用,得结合其他信息拆开来分析。我平时看这类消息,至少会从三个角度入手:

先看交易对手方和折价率

如果卖方是国家队或者知名公募基金,折价率又在3%以内,可能是真看好;要是卖方是大股东减持,折价率超过8%,就得小心,可能是大股东急着套现,机构捡便宜短期套利。之前有只消费股,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机构接盘折价12%,结果机构第二天就通过二级市场慢慢卖,股价跌了5%才出完,散户要是跟风,直接被套。

再看近期股价位置和市场情绪

如果股价已经涨了50%以上,机构这时候大宗交易买入,可能是接盘而不是建仓;要是股价在低位,机构连续几天大宗交易买入,而且没有溢价,反而可能是真的在吸筹。另外,得看大盘情绪,要是市场情绪分低于40分(我平时用工具看这个,后面会说),整体行情不好,机构买入也可能被套,散户更别冲动。

最重要的:结合公司基本面和舆情趋势

机构买股票,不可能不看公司业绩和市场消息。比如公司马上要发年报,业绩预告是预增还是预减?行业有没有突发政策,比如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延长这种利好?这些信息散落在新闻、研报、股吧里,散户自己找起来太费劲了。

我自己平时会用希财舆情宝的舆情评分和主力资金流向功能。比如看到机构大宗交易买入某只股票,我会先查这只股票的舆情评分——要是评分在60分以上(正面区间),说明近期市场消息面、业绩面都不错,机构买入可能是真看好;要是评分在40分以下(负面区间),就算机构买入,我也会多留个心眼,可能是短期操作。另外,主力资金流向里的龙虎榜数据也很有用,能看到买入机构是游资还是长线资金,游资通常快进快出,长线资金才可能带动股价长期上涨。

三、散户没资源没团队,怎么才能跟上机构的分析节奏?

说实话,机构有研究员团队,每天看几百份研报,咱们散户自己盯盘、找消息,根本比不过。但现在有工具能帮上忙,比如我一直在用的希财舆情宝,它就是把机构分析股票的那套逻辑,用AI整合起来了。

就拿大宗交易这件事来说,我不用自己去查每笔交易的对手方、折价率,舆情宝的主力资金流向里直接有汇总,还会结合股价异动原因和舆情报告,分析这笔买入对股价的影响是利好还是利空。更方便的是舆情评分曲线,比如某只股票机构连续三天大宗交易买入,我一看舆情评分曲线是从55分涨到70分,说明市场情绪确实在变好,这时候再结合财务评分(要是近一年财务评分80分以上,说明公司基本面健康),判断起来就靠谱多了。

之前有个散户朋友,用了舆情宝后说:以前看到机构买入就心慌,怕错过又怕踩坑,现在每天免费看看舆情评分和主力资金流向,心里有数多了。其实散户缺的不是消息,是把消息串起来分析的能力,而工具就能帮咱们补上这一环。

四、最后说句实在话:别迷信机构买入,但也别忽视它

机构大宗交易买入可能是机会,也可能是陷阱。关键是咱们得有自己的分析方法,别跟风,别冲动。要是觉得自己找信息太麻烦,分析不过来,可以试试用工具辅助——比如希财舆情宝,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解析和舆情评分额度,不用花钱也能看核心数据。想体验的话,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刷新免费额度,不用24小时盯盘,也能及时看到机构交易背后的关键信息。

记住,散户炒股不是跟机构比谁资金多,是比谁看得清、看得准。工具用对了,咱们也能像机构一样分析股票,这才是长久之道。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