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有个老股民朋友问我:明明看到软件显示主力净流入1亿多,股价却跌了2个点,这到底是为啥?说实话,刚炒股那几年,我也被这种资金净流入陷阱坑过好几次。当时盯着Level-2数据,看到主力净流入就觉得捡到宝,结果第二天低开套牢,后来才慢慢琢磨明白,单一的资金数据根本说明不了问题。今天就结合我这些年的观察,跟大家聊聊这里面的门道。
先得说清楚,资金净流入是怎么算的。现在大部分软件的算法,是用主动买入金额-主动卖出金额,但这里面漏洞可不小。比如前阵子有只消费股,盘后数据显示主力净流入1.2亿,可当天股价跌了1.8%。我当时打开分时图一看,上午10点前确实有大单在主动买入,股价也跟着冲高到3%,但下午整个消费板块突然跳水,散户开始恐慌抛盘,小单卖出金额一下子冲到2亿多,虽然主力还在买,但架不住散户抛得猛,最后全天还是跌了。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大单流入、小单流出,表面看净流入为正,实际市场情绪已经崩了。
还有个更坑人的情况——资金统计时间差。比如一只股票早上快速拉涨停,主力在涨停板上挂了大量买单,这时候主动买入金额会非常高,软件显示净流入8000万。但下午2点半突然开板,之前排队的散户买单全成交了,主力却在偷偷撤单、反手卖出,最后收盘净流入还是正的,但股价已经从涨停掉到了5%。这种日内诱多的套路,光看盘后资金数据根本发现不了。
除了资金本身的问题,个股自身的预期和位置也很关键。去年有只科技股,业绩预告出来前,连续3天主力净流入合计2亿,股价却横盘不动。当时我就觉得奇怪,后来看它的舆情信息,才发现市场早就预期它业绩会不及预期,虽然有资金流入,但都是短线资金在博弈,等业绩一公布,果然暴雷,股价直接跌停。这就是典型的资金流入但预期利空,市场用脚投票,资金数据根本扛不住。
说实话,以前我判断这些情况,得自己翻龙虎榜、拆单数据、刷股吧消息,一天下来眼睛都花了,还经常漏掉关键信息。现在盯盘轻松多了,主要是用了希财舆情宝的主力资金流向和舆情评分这两个功能。它会把资金数据拆得很细,不仅看净流入净额,还能看到大单、中单、小单的具体流向,比如某只股票显示大单净流入5000万,小单净流出8000万,这时候就得警惕是不是主力在吸引散户接盘。更重要的是,它会结合舆情评分——比如一只股票资金净流入1亿,但舆情评分从昨天的65掉到今天的42,说明市场情绪已经转弱,就算有资金进,可能也是主力在左手倒右手。
当然,资金和情绪只是一方面,还得看个股的基本面和潜在风险。比如有些股票资金流入,但舆情宝的风险预警模块提示它有商誉减值风险,这种时候就算资金再好看,我也不敢碰。这些功能组合起来,才能避免被单一数据误导。
想自己验证的朋友,其实不用花冤枉钱。希财舆情宝每天都有免费的主力资金解析和舆情评分查看额度,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就能用,不用下载APP,打开就能看。要是觉得好用,再考虑开通会员,具体的权益和价格可以在小程序里的会员页查看,反正先免费体验,合适了再决定,总比盲目炒股亏了强。
最后想说,炒股这么多年,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单一指标都是盲人摸象,资金、情绪、业绩、风险,得综合起来看。与其自己熬夜查资料,不如用工具把复杂的数据变简单。现在每天早上我都会用舆情宝看一眼持仓股的资金流向和舆情评分,5分钟就能搞清楚当天要不要操作,比以前盯盘轻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