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老股民朋友突然问我:手里拿着1万股股票,要是公司发可转债,我能配售多少啊?说实话,这问题我每年都得碰上好几次,尤其最近可转债发行又多起来了,不少散户朋友还是搞不清配售到底怎么算。今天就用我这些年帮人解答的经验,手把手教你算明白,顺便说说配售里那些容易踩的坑。
先得搞懂一个关键数据:配售比例。上市公司发可转债时,公告里一定会写每股配售金额或者每10股配售金额,这就是计算的基础。比如你持有的股票,公告写每10股配售3元,意思就是每10股股票能配到3元面值的可转债。那1万股股票,先算有多少个10股——1万除以10,就是1000个10股,再乘以3元,总共能配售的金额就是3000元。
接下来算能配多少手。可转债最小单位是手,1手等于10张,每张面值100元,所以1手就是1000元。用刚才算出的总配售金额除以1000,结果取整数(不足1手的部分会舍去)。像上面那个例子,3000元除以1000就是3手,也就是说1万股能配售3手可转债。要是公告写每股配售0.5元,那1万股就是1万乘以0.5元,等于5000元,5000除以1000就是5手,算起来其实不难吧?
不过这里要提醒一句:配售比例不是固定的,每家公司不一样,甚至同一家公司不同时期发债也可能调整。我见过最夸张的,有家公司每股配售才0.2元,1万股也就配2000元,刚好2手;也见过每股配售2元的,1万股直接配20手,这差距可不小。所以第一步必须仔细看公告,别凭经验猜,去年就有个朋友以为和上次一样,结果少算了一半,白白错过配售机会,气得直拍大腿。
知道怎么算数量了,配售流程也得搞清楚,不然算对了也拿不到。最关键的是股权登记日,必须在这天收盘时还持有股票,才有配售资格。比如公司说10月10日是股权登记日,你10月9日卖了,或者10月11日才买,都不算数。然后是缴款日,一般在股权登记日后的1-2天,得在这天交易时间内手动操作配售,就像买股票一样输入代码,系统会显示你能配多少手,确认后账户里得有足够的钱,比如3手就要3000元,少一分钱都配售失败。
这里插句嘴,我见过最可惜的踩坑案例:有个阿姨算对了能配5手,结果缴款日忘了操作,等想起来已经收盘了,白白损失好几千收益。所以建议你在日历上记一下缴款日,或者在交易软件里设个提醒,别让煮熟的鸭子飞了。
你可能会问:算清楚数量、走完流程,配售的可转债就一定值得要么?这才是关键。去年有只可转债,配售时大家抢着配,结果上市第一天就破发,配到的人全亏了。为啥?因为没看正股的基本面。要是正股本身业绩下滑,机构都在减持,可转债能好到哪去?
说实话,以前我帮人看正股,得翻十几份研报,对比财务数据,还得盯资金流向,累得眼睛都花。后来用了希财舆情宝,省了不少事。它那个AI研报功能挺实用的,能直接汇总不同券商的研报核心观点,比如公司新业务进展、业绩预测,还有综合评级和平均目标股价。你想啊,要是机构给正股的评级是买入,目标价比现在股价还高20%,那可转债破发的风险就小多了,这种时候配售才划算。
而且最关键的是,现在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有免费体验额度,每天都能刷新研报解析的免费查看次数,不用你花钱买研报,就能知道机构怎么看这只股票。投入产出比其实挺高的——花几分钟看看研报,就能判断要不要配售,总比盲目跟风亏了钱强吧?
最后再啰嗦一句:配售不是无脑操作,算对数量只是第一步,判断正股质量才是赚钱的关键。如果你平时没时间盯研报、看数据,不妨去微信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用免费额度体验下AI研报功能,看看机构怎么分析你手里的股票。觉得有用的话,也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会推送可转债发行提醒,省得你错过配售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