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刚炒股那几年,最头疼的不是选股,是止盈止损。明明看好一只股票,买进去涨了10%,心里嘀咕要不要卖?万一再涨呢?结果拿着拿着,盈利回吐不说,还倒亏5%;有时候刚跌3%就慌了,赶紧止损,割完第二天就反弹10%——这种卖飞和割肉在地板的操作,我至少重复了十几次,后来才明白:止盈止损不是拍脑袋定个数,得有合理的比例,更得有能支撑这个比例的依据。
先说止盈吧,多少比例算合理?有人说盈利20%就跑,有人说趋势不破就不止盈,其实都太绝对。我现在看止盈,会先问自己两个问题:这只股票现在市场情绪怎么样?公司本身扛跌吗?
以前我靠K线图和成交量猜情绪,经常跑偏。比如去年有只股票,股价从10块涨到12块,我想着20%了,卖吧,结果卖完一个月涨到15块。后来复盘才发现,那段时间行业出了政策利好,股吧里全是讨论业绩要超预期的帖子,我却完全没看到。现在不会了,我会打开希财舆情宝,看看它的舆情评分曲线——这功能挺实用,能直观看到个股最近的情绪变化。比如上周看的一只票,舆情评分从62分(正面)涨到83分(强烈正面),说明市场情绪在变好,这种时候我会把止盈点稍微调高一点,比如从15%提到20%,避免过早下车;反过来,如果评分从70分掉到45分(弱中性),就算股价还没跌,我也会警惕,可能提前把止盈点往下调,落袋为安。
除了情绪,公司本身的抗跌性也很重要。有些股票看着涨得猛,但财务底子差,比如资产负债率90%、毛利率持续下滑,这种票就算情绪好,我也不敢把止盈点设太高,毕竟盈利来得快去得也快。怎么快速判断财务健康?还是用舆情宝的财务评分——它会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这些维度打分,比如一只股票近一年财务评分85分,说明基本面扎实,这种时候止盈比例可以放宽,甚至用移动止盈法,跟着股价上移止盈点;要是评分只有40分,那我可能赚8%就跑,见好就收。
再说说止损,这比止盈更考验心态。我见过太多散户不止损,从亏5%扛到亏30%,最后深套。但止损比例也不是越小越好,设3%止损,遇到正常波动就被洗出去,同样难受。
我的经验是:止损比例得结合支撑位和风险预警。技术面上的支撑位(比如近期低点、均线位置)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有没有突发风险。以前我踩过一个坑:买了只票,设了5%止损,结果某天晚上公司突发商誉减值风险公告,第二天直接跌停,根本跑不掉。现在学乖了,每天早上会打开希财舆情宝的风险预警板块——它会汇总监管处罚、商誉减值这些利空消息,要是持仓股有风险预警提示,哪怕没到止损线,我也会先减仓,避免踩雷。
另外,财务评分低的股票,止损要狠一点。比如财务评分50分以下的公司,抗风险能力弱,我会把止损比例设5%;要是评分80分以上,基本面稳,止损可以放宽到8%,给股价多一点波动空间。
可能有人会说:哪有时间天天看舆情、看财务?确实,我以前盯盘盯得眼睛疼,还经常漏掉关键消息。现在用舆情宝的公众号推送功能,设置好自选股后,一旦有紧急利空(比如公司突发监管处罚)或者行业利好,它会直接推消息到我微信,不用全天盯盘也能及时调整止盈止损。比如上个月有只自选股,早上9点推送舆情评分从75分骤降至30分,因突发产品召回事件,我看到后马上打开软件,在开盘价附近把仓位减了一半,当天下午股价就跌了7%,算是躲过一劫。
其实定比例的核心,就是让利润尽量多跑,让亏损及时刹车。没有绝对最好的比例,但有更合理的依据——市场情绪(舆情评分)、公司基本面(财务评分)、突发风险(预警提示),这些维度组合起来,设定的比例才不容易踩坑。
当然,这些工具不用花很多钱。希财舆情宝每天都会刷新免费额度,比如舆情评分、舆情报告这些关键功能,都能免费看。你要是也觉得止盈止损总踩坑,不妨在微信小程序搜希财舆情宝,先用免费额度试试:看看持仓股的舆情评分曲线,结合财务评分,慢慢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比例。毕竟炒股这事儿,少亏一次,可能就比别人多赚一年。
对了,想知道更多止盈止损的实操技巧,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会更新市场分析和工具使用攻略。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用对了工具,再结合自己的节奏,赚钱的概率总会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