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市那几年,我总被换手率搞得头大。明明看着一只股票突然放量上涨,换手率飙到15%,以为要启动了赶紧追进去,结果第二天就被套——后来才知道,那是高位出货的典型信号。说实话,换手率这东西,看着简单(成交量除以流通股本),但里面藏着不少门道,散户要是摸不透,很容易踩坑。今天就结合我这些年的经验,聊聊换手率高低到底说明什么,以及普通投资者该怎么用它辅助决策。
先说说低换手率。一般来说,日换手率低于1%就算低了。这时候常见两种情况:要么是股票交投清淡,没什么资金关注,比如一些盘子特别大的国企股,每天就几百万成交,股价像死水一样横盘;要么是主力已经高度控盘,筹码锁定得好,比如有些机构重仓的白马股,即使涨了不少,换手率可能也就2%-3%,这时候只要基本面没坏,反而可能继续涨。不过要注意,低换手率突然变高时得警惕——比如一只长期横盘的股票,某天换手率从0.5%跳到5%,但股价没怎么动,可能是有资金在悄悄吸筹,也可能是里面的老庄在对倒,得结合其他信号看。
再看高换手率。通常日换手率5%以上算高,10%以上就是剧烈波动了。新手容易觉得换手率高=热门股=能涨,其实不一定。我见过最夸张的一次,一只小盘股连续三天换手率超过30%,股价却在高位震荡,后来才从龙虎榜看到,游资在里面快进快出,等散户接盘后直接砸盘——这种就是典型的高位高换手+放量滞涨,风险极大。但如果是低位高换手就不一样,比如一只股票从底部涨起来,换手率慢慢从2%升到8%,同时均线开始多头排列,这时候反而可能是启动信号,说明有资金开始抢筹。
不过光看换手率数字没用,得结合股价位置和市场环境。举个例子,同样是10%的换手率,股价在历史低位和历史高位,意义完全相反。低位时可能是主力建仓,高位时大概率是出货。还有大盘环境,牛市里高换手率更常见,因为资金活跃;熊市里高换手率就得小心,可能是少数资金在博弈,持续性差。我以前就吃过熊市追高换手率的亏,以为是反弹,结果是昙花一现。
说实话,散户判断换手率难在哪儿?信息太散了。你得看成交量、股价位置、主力资金流向,还要结合公司新闻、行业动态……单靠自己翻F10、刷股吧,根本忙不过来,还容易被片面信息误导。比如前阵子有只股票突然高换手,我一开始以为是利好,后来才在研报里看到公司有笔大额商誉减值风险——要是早知道这个,就不会差点踩雷。
后来我开始用工具辅助分析,比如希财舆情宝。它有个资金面分析功能,能直接看到主力资金流向和龙虎榜数据,不用自己一个个查。就像上次那只高换手股票,我在舆情宝里一搜,发现主力资金净流出5000万,再看风险预警提示,明确标着商誉减值风险,当时舆情评分才35分(负面标签),一下子就清醒了——原来高换手是资金在出逃,不是进场。
而且它不光看资金,还能把换手率和技术面、舆情结合起来。比如它会同步显示MACD、KDJ这些指标,要是高换手率的同时MACD出现顶背离,基本就能判断是短期头部。更方便的是舆情评分曲线,如果换手率突然升高,但舆情评分一直在往下掉,说明市场情绪在降温,这时候追涨就很危险。
对散户来说,最头疼的就是信息滞后和分析不全。以前我得盯着盘看换手率,现在用舆情宝的公众号推送功能,自选股有异常换手率或者突发消息,它会直接发通知到我微信——不用整天盯盘,也能及时知道股票的资金和舆情变化。比如上周有只自选股换手率突然到12%,公众号马上推送股价异动原因:游资短期炒作,主力资金净流出,我当天就减了仓,避免了后面的回调。
其实判断换手率的核心,就是搞清楚谁在买卖和为什么买卖。希财舆情宝把这些信息整合到一起了:资金面告诉你谁在动(主力还是散户),舆情面告诉你为什么动(利好还是利空),技术面告诉你趋势会不会延续。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不用自己学复杂的分析模型,看看这些数据就能有个大概判断。
想试试的话,可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查看舆情报告、主力资金流向的额度。要是觉得好用,关注希财网公众号,还能收到每日舆情汇总和自选股提醒——毕竟对散户来说,少踩一个坑,比多赚几个点更重要。投资嘛,工具用对了,就能少走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