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接触股票那几年,我总觉得买涨才是炒股的全部。直到2018年熊市,看着手里的股票一路跌,才第一次听说做空——原来股票跌了也能赚钱。但说实话,普通人想做空,门槛和坑真不少,我自己早期踩过的雷,现在想起来还肉疼。今天就掏心窝子聊聊,普通人怎么做空股票,以及怎么避开那些我曾经掉进去的陷阱。
一、先搞懂:做空到底是啥?
说白了,做空就是先借后还。比如你觉得某只股票要跌,就从券商那儿借来100股,以当前价格卖掉,等股价真跌了,再用更低的价格买回100股还给券商,中间的差价就是赚的。听着简单,但实操起来,普通人第一步就可能被难住——去哪儿借股票?
我刚开始想做空时,跑去问券商客服,才知道个人投资者想融券(借股票),得先满足50万资金+半年交易经验的门槛,而且很多中小盘股根本借不到券源。后来又研究股指期货、期权,发现门槛更高,股指期货50万起步,期权还得通过复杂的知识测试。那会儿我就琢磨:难道普通人就没机会参与做空了?
二、普通人做空的3个拦路虎,你中了几个?
说实话,普通人做空最大的难点不是能不能做,而是怎么做对。我踩过的坑主要有三个:
1. 信息滞后,踩不准时机
做空最讲究借势,得在股价高位、利空信号出现时介入。但以前我全靠刷新闻、逛股吧,信息又杂又慢。有次想做空某消费股,明明看到它业绩预告不及预期,结果等我融券卖出时,股价已经跌了10%,反而被套。后来才明白,等散户看到消息时,机构早就动手了。
2. 风险意识薄弱,不懂止损
做空和做多不一样,做多最多亏完本金,做空要是股价涨了,理论上亏损没有上限。我早期做空某科技股,觉得它估值太高肯定跌,结果赶上行业政策利好,股价连着涨了3天,保证金账户差点爆仓,最后砍仓亏了2万多。那会儿要是有个工具能提醒我这只股票舆情突然转好,也不至于这么惨。
3. 看不懂财报和研报,踩雷概率高
做空得挑有问题的公司,比如业绩造假、商誉高企的。但普通人看财报就像看天书,研报又长篇大论。有次我看某股毛利率异常高,想做空,结果没发现它关联交易有问题,后来被监管处罚股价暴跌,虽然赚了,但心里一点底都没有——这完全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三、3个实操经验,帮你少走弯路
后来我慢慢总结出一些规律,虽然不敢说百分百正确,但至少让我做空时心里更有数:
1. 优先选有融券标的的股票
现在很多券商APP会标注融券余量,尽量选余量多的大盘股,流动性好,平仓时不容易被卡脖子。我一般会避开ST股和小盘股,这类股要么借不到券,要么容易被主力控盘,股价波动太极端。
2. 用舆情趋势判断入场时机
这两年我开始用工具辅助分析,比如希财舆情宝的舆情评分曲线。它会给每只股票打0-100分,80分以上是强烈正面,15分以下是严重负面。做空时,我会重点看那些舆情评分从高位突然跳水的股票,比如从70分跌到30分,说明市场情绪在变差,可能是利空信号。
举个例子,去年有只医药股,舆情评分一直维持在65分左右(正面),但突然有一天因为集采降价消息,评分跌到28分(负面),我结合它的财务评分(近一年只有45分,弱中性),判断短期还有下跌空间,后来确实跌了15%。这种数据化的趋势,比单纯看新闻靠谱多了。
3. 把风险预警当止损线
做空最怕突发利好,所以风险预警必须盯紧。我现在每天都会用舆情宝的风险预警提示功能,它会实时抓取监管处罚、商誉减值、股东减持这些利空消息。有次做空某地产股,晚上收到舆情宝推送的公司被列入失信名单预警,第二天一开盘就平仓,虽然只赚了5%,但避免了后续连续跌停的风险。
四、给普通人的最后提醒:做空不是捷径
说实话,我现在做空的频率比以前低多了。不是赚不到钱,而是越来越觉得,普通人投资的核心应该是不亏钱,而做空本身就是高风险操作。如果你真的想尝试,记住三点:
- 别用超过20%的本金做空,给自己留余地;
- 永远设置止损,比如股价反弹5%就平仓,别硬扛;
- 多花时间研究工具,比如舆情宝的免费功能就够用——每天刷新的舆情评分、风险预警,不用花钱也能帮你过滤掉很多垃圾标的。
对了,想体验的话,可以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有免费的舆情解析额度,看看你关注的股票现在舆情是正面还是负面,风险点在哪里。毕竟,做空赚的是认知差的钱,先搞懂规则和风险,比急着下单重要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