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每次看到有散户朋友拿着退市股来问怎么办,我都挺揪心的。这几年退市新规落地后,A股退市公司明显多了起来,去年就有40多家。很多人都是等到股票被标注*ST甚至进入退市整理期了才慌神,但其实退市从来不是突然发生的,处理起来也有章法,更重要的是——提前预防比事后补救有用10倍。今天我就结合自己这几年帮投资者处理退市股的经验,聊聊退市后股票怎么处理,以及更关键的:怎么提前避开这些雷。
第一步:先看是否还在退市整理期,能卖就别犹豫
退市股的处理,第一步永远是看时间点——公司有没有进入退市整理期。按照规定,上市公司被交易所决定退市后,会有30个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创业板、科创板是15个交易日),这是散户最后一次在A股市场卖出股票的机会。
整理期的股票代码会加上退字,比如XX退,涨跌幅限制是10%(创业板、科创板20%)。但这里要注意:别觉得低价就能抄底。我见过太多散户在整理期补仓,想着跌这么多总会反弹,结果股价一路跌到几毛,最后卖都卖不掉。整理期的股票流动性很差,尤其是市值小、股东人数多的,可能一天成交不了几手,想卖得挂低价排队,甚至未必能成交。
如果你的股票还在整理期,我的建议是:只要能卖掉,哪怕价格低也要果断处理。别想着等反弹,退市股的结局基本都是一路向下,留着只会更麻烦。
第二步:退市后进入三板市场,开户后还能交易
要是没在整理期卖掉,股票会被转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三板市场。别以为到了三板就彻底没用了,这里还是能交易的,只是规则和A股不一样。
首先得去券商营业部开股转系统账户,需要带身份证,一般当天就能办好。然后分两种情况:如果公司是退市到老三板(代码400开头),每周一、三、五交易一次,涨跌幅5%;如果是退市到创新层/基础层(代码8开头),交易频率高一些,可能一周三次或五次。
交易时要注意转让方式,有的是集合竞价,每天只有15:00一次成交机会,得提前挂单;有的是做市转让,和A股连续竞价类似,但流动性还是比A股差很多。我之前帮一个客户处理过三板股票,他持有10万股,分了3次才卖完,每次成交都要等好几天。
另外,三板市场也有重新上市的可能,比如之前的长航油运(现在的招商南油),退市后在三板待了几年,后来业绩达标重新回到A股。但这种情况太少了,过去10年也就10家左右,别把希望寄托在这上面。
第三步:最坏的情况——公司破产清算,能拿回多少算多少
如果公司退市后经营持续恶化,最后走到破产清算这一步,那散户基本就没什么盼头了。清算顺序是:先还员工工资、税费、债务,最后剩下的才轮到股东(而且普通股股东排在优先股后面)。
我见过最极端的案例,一家退市公司清算后,股东每股只分到0.03元。所以如果公司已经发了破产清算公告,就别抱幻想了,能拿回一点是一点,大部分时候可能连本金的1%都拿不回来。
比处理更重要的:提前避开退市股,用工具盯紧退市前兆
说了这么多处理方法,其实都属于亡羊补牢。真正聪明的投资者,是在股票被ST之前就避开。这几年我自己做投资时,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买什么股票,先看它有没有退市风险。
怎么看?靠人工翻公告、查财务数据太费劲了,我现在主要用希财舆情宝的风险预警功能。它不是什么玄学工具,就是把退市的常见前兆——比如监管处罚商誉减值连续亏损审计意见异常这些,通过AI实时抓取汇总,一旦有苗头就会弹窗提示。
举个例子,去年有只消费股,我本来想建仓,结果舆情宝提示商誉减值风险较高(商誉占净资产比例超过80%),而且连续两年扣非净利润为负。当时我没买,后来没过多久,这只股票就因为净利润连续亏损且营收低于1亿元被ST,现在已经在退市整理期了。说实话,要是当时没这个提示,我可能就踩雷了。
它还有个舆情评分也挺有用,退市风险高的股票,评分基本都在40分以下(负面或严重负面),曲线一路往下掉,看着就心慌。我现在选股票,第一步就是看舆情评分,低于50分的直接pass,省了很多麻烦。
最后说句实在话:散户防退市,靠工具+耐心就够了
退市股处理起来麻烦,损失也大,但真的不是没办法预防。你不需要成为财务专家,也不用天天盯盘,找个能帮你盯风险的工具,比自己瞎琢磨靠谱得多。
如果你也怕踩雷,不妨去微信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都能免费看几次舆情解析、研报解析和舆情评分——这些功能对付费用户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普通散户,足够帮你避开大部分退市风险了。
当然,免费额度有限,高级功能得开会员,但说实话,一个月的会员费也就一顿饭钱,要是能帮你少踩一个退市雷,这点投入真不算什么。具体的会员价格和权益,你可以自己去小程序里看,反正先免费体验几天,觉得有用再决定,总比真踩雷了后悔强。
投资这事儿,小心驶得万年船。退市股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有预兆,你却没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