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问我,用同花顺自建板块指数到底有没有用?说实话,我三年前刚开始用这个功能时,踩过不少坑。那会儿觉得把看好的股都放进自建板块,每天打开软件就能一眼看到,挺方便。结果呢?自建板块里十只股,三个月下来,有六只跑输大盘,两只还亏了不少。后来才发现,问题不在功能本身,而在我建板块时根本没搞清楚选谁进板块和怎么跟踪板块里的股这两个关键问题。
其实同花顺自建板块指数的核心价值,在于帮我们把注意力聚焦在真正关注的领域。比如你长期看好新能源产业链,就可以自建一个新能源核心标的板块,把上游锂矿、中游电池、下游整车里你认为有潜力的股放进去,不用每天在几千只股里翻来翻去。但前提是,你得选对股,还得能及时知道板块里这些股的最新动态,不然建了板块也是白搭。
我以前就是吃了选不准和跟踪难的亏。一开始建板块凭感觉,听说哪个概念火就加哪个,结果板块里鱼龙混杂。比如有次加了一只新能源股,看着财务数据还行,结果放进板块没两周,公司突然公告商誉减值,股价直接跌停——我当时根本没注意到这只股的风险预警,因为每天盯盘时间有限,不可能挨个看十几只股的公告和新闻。
后来我开始用工具辅助,才慢慢找到门道。去年接触到希财舆情宝,它里面有个功能正好解决了我建板块时的痛点:舆情评分。每只股票会有个0-100分的评分,对应不同标签,比如81-100分是强烈正面,61-80分是正面。我现在建板块,第一步就是先确定板块主题,比如AI算力板块,然后用舆情宝的舆情选股功能,在人工智能概念板块里按舆情评分从高到低排序,只把评分在60分以上(也就是强中性及以上)的股放进自建板块。
这么做之后,最明显的变化是板块里个股的存活率高多了。今年初建的AI算力板块,到现在半年,八只股里有六只跑赢了创业板指,最差的那只也没亏。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舆情评分高的股,说明近期市场对它的消息面、资金面、业绩面等综合评价更积极,短期踩雷的概率低,上涨的可能性也更大。
除了选股,跟踪板块动态也很重要。以前我每天打开同花顺,只能看到板块里个股的涨跌,但不知道为什么涨、为什么跌。比如某天板块里某只股突然大涨5%,我得去翻新闻、看研报,折腾半天可能还搞不清原因。现在用舆情宝的舆情报告功能就省事多了——每天早上打开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免费查看板块里每只股的舆情报告,里面会直接写清楚股价异动原因主力资金流向利好/利空消息汇总。比如上周板块里一只算力股涨了7%,舆情报告里直接指出公司昨晚公告与某AI巨头签订算力服务合同,属于重大利好,我不用再自己到处查信息了。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功能是不是要花很多钱?其实我刚开始也担心过成本问题,但用下来发现,希财舆情宝对散户挺友好的。每天都会刷新免费查看额度,像舆情评分、舆情报告这些核心功能,都能免费看。我现在建板块、跟踪个股,主要就靠这两个免费功能,每个月就算偶尔需要看更详细的研报解析,开通会员的成本也不高,比起之前瞎选股亏的钱,这点投入真不算什么。
如果你也在用同花顺自建板块指数,却总觉得效果不好,不妨试试用舆情工具辅助。先在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里,搜索你关注的行业或概念板块,看看里面个股的舆情评分,把评分60分以上的选进自建板块;然后每天花几分钟看看这些个股的舆情报告,了解它们的涨跌逻辑。这样建出来的板块,才是真正有战斗力的。
想体验的话,可以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评分和报告可以看。不用花太多时间,也不用太高成本,就能让你的自建板块指数真正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