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收到不少读者留言,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公司要给员工卖原始股,价格挺‘优惠’,到底该不该买? 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的,我见过有人靠原始股翻身,也见过有人拿了几年砸手里,所以得掰开揉碎了说,不能一概而论。
先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前几年有个老同学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当时公司说要上市,给员工开放原始股认购,价格是当时内部估值的七折。他那会儿刚工作没几年,手里有点积蓄,又听老板说上市后至少翻五倍,脑子一热就把八成存款投进去了。结果呢?公司后面因为盈利模式问题,上市计划搁置,原始股锁定期三年,期间想转让都找不到接手的人,最后只能按原价退回一部分,折腾半天等于白忙活。这事儿给我的教训就是:原始股不是稳赚不赔的彩票,买之前必须把功课做透。
到底该看哪些方面呢?我总结了几个关键点,都是这些年帮人分析时反复用到的。
第一个得看公司现在处于什么阶段。如果是初创公司,还没盈利,甚至商业模式都没跑通,这时候的原始股风险就很高。别听老板画的上市大饼,得看实际业务数据——客户量有没有增长?营收能不能覆盖成本?这些信息普通员工其实很难完全掌握,毕竟咱们不是公司财务或高管。这时候如果有工具能帮着分析公司财务状况就好了,比如我最近常用的希财舆情宝里面那个AI财报功能,它会生成一个财务AI评分,分数越高说明公司财务健康度越好,还有个AI估值指标,能直接看出股票当前价格是高估还是低估,预期上涨空间有多少。对于咱们这种非专业人士来说,不用自己啃枯燥的财报,AI直接给评分和结论,确实省了不少事——当然,这功能得开通会员才能看,不过每天免费额度能看部分财务指标,先试试水也不错。
第二个是原始股的定价到底合不合理。很多公司会说员工价打五折,但折扣不是关键,关键是这个价格对应的估值逻辑靠不靠谱。比如公司说现在估值10亿,员工价按5亿算,但如果同行业类似公司上市后估值才8亿,那这个五折可能根本不便宜。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客观的估值工具来判断,刚才说的希财舆情宝AI估值就能派上用场,它会结合行业平均水平、公司业绩增速这些因素,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估值区间,帮你避开假优惠的坑。说实话,我之前帮那个老同学复盘时就想,如果当时有这样的工具,他可能就不会那么冲动了。
第三个必须搞清楚的是退出机制。原始股不是买了就能卖的,很多公司会设置锁定期,比如上市后一年才能交易,如果公司没上市,能不能转让给其他股东?有没有回购条款?这些都得写在合同里。我见过最坑的情况是,公司承诺上市前可随时退股,结果员工想退的时候,公司说资金紧张,只能分期退,一拖就是好几年。如果担心信息不对称,可以看看希财舆情宝的舆情报告,里面会分析公司的股价异动原因(如果已经挂牌的话)、业绩表现这些动态,虽然不能直接预测上市,但至少能帮你判断公司最近的经营状况,心里有个底。对了,这个舆情报告每天有免费查看额度,在微信小程序上搜希财舆情宝就能看到,不用下载APP,挺方便的。
最后一点,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用闲钱买,千万别加杠杆。原始股的流动性本来就差,万一公司发展不及预期,钱可能好几年拿不出来。我一般建议,投入原始股的钱,最多占自己可投资金额的20%,这样就算亏了,也不会影响正常生活。
其实说到底,原始股能不能买,核心还是看公司本身值不值这个价,以及你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普通人缺乏专业分析工具,很容易被内部价老板承诺这些因素带偏。如果实在拿不准,可以先从基础分析做起,比如用希财舆情宝的免费功能看看财务AI评分和舆情报告,了解公司的财务健康度和最近的市场评价——毕竟免费额度每天都刷新,不用白不用。要是觉得有用,再考虑开通会员解锁更多功能,比如AI估值和研报评级,算下来投入成本也不高,总比盲目投钱踩坑强。对了,关注希财网公众号,还能收到重要消息的推送提醒,避免错过关键动态。
总之,原始股是机会,但更是考验眼光和理性的事。多一份分析,少一份冲动,才是对自己钱包负责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