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有不少朋友问我,可转债拿着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被强制赎回了?其实这不是个例,每年都有投资者因为没搞懂强制赎回条款踩坑。今天我就结合自己这些年的经验,跟大家好好说说可转债到底什么情况下会被强制赎回,以及咱们该怎么提前防范。
先得从可转债的本质说起。可转债是债券,但附带转股权利,所以发行时会约定一系列条款,赎回条款就是其中很关键的一条。强制赎回一般分两种,一种是提前赎回,这是咱们常说的强制赎回情况,另一种是到期赎回,不过后者比较少见,发行人通常会在到期日前尽量促成转股,所以咱们重点说说提前赎回这种最容易遇到的情况。
提前赎回的触发条件,通常在可转债募集说明书里写得很清楚,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也是最常见的,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中至少有15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130%(不同转债可能比例不同,以具体条款为准)。这时候发行人就有权行使赎回权,按约定的赎回价格(通常是面值加当期利息)赎回未转股的可转债。对投资者来说,如果这时候没及时转股或卖出,按赎回价拿回的钱往往比市场价低很多,尤其是溢价率高的转债,损失可能不小。
第二种情况相对少见,就是当可转债未转股余额低于一定数量(比如3000万元),发行人也可能启动强制赎回。不过这种情况更多是市场自然转股的结果,咱们平时遇到的强制赎回,90%以上都是第一种情况。
很多投资者踩坑,不是不知道条款,而是没及时看到赎回公告,或者误判了消息的影响。我自己刚接触可转债那几年,就吃过一次亏。当时手里有只转债,股价已经连续几天达标了,但我没注意公司发的赎回提示公告,等看到的时候已经过了转股期,最后只能按赎回价卖了,少赚了不少。从那以后,我就特别注重消息的及时性和解读。
现在我每天都会用希财舆情宝的AI舆情监控功能,因为可转债的赎回公告属于重要消息,一旦错过可能损失不小。它能实时抓取全网的公告、新闻,甚至分析师观点,只要是和持仓转债相关的消息,都会第一时间汇总过来。最关键的是,它的AI大模型会智能分析每条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对转债的影响有多大。比如赎回公告出来,它会直接标记利空,并解读可能导致未转股转债价格下跌,建议及时操作,不用自己费劲去啃公告原文。如果是紧急消息,希财网公众号还会推送提醒,就算我没盯盘也能及时知道。
除了及时看公告,还要注意发行人的意图。有些公司可能会通过发布利好消息推高股价,主动触发赎回条款,目的是促进转股,降低负债。这时候舆情宝的每日舆情评分和舆情报告就派上用场了。它每天会更新转债对应的正股舆情评分,报告里有股价异动原因、利好利空消息汇总,帮我判断股价上涨是不是真的有基本面支撑,还是短期消息刺激,避免误判赎回风险。
当然,知道了触发条件和风险,应对起来就简单多了。如果看到赎回公告,第一时间看转股期是否结束,没结束的话,要么直接卖出转债,要么转换成股票(如果正股还有上涨空间的话);如果已经过了转股期,那就只能接受赎回价,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公司一般会提前发多次提示公告。
其实说到底,可转债强制赎回的核心风险,就是信息差和解读难。与其每天自己盯盘、刷公告,不如借助工具提高效率。如果想及时获取可转债的赎回公告和消息解读,避免踩坑,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或者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免费体验。每天都有免费额度查看舆情报告和消息解析,紧急消息还能收到推送提醒,花点时间熟悉一下,可能就能帮你避开不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