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新朋友问,股票到底分多少种?每次遇到这个问题我都得琢磨半天怎么说清楚——分类维度太多,不同维度下的股票特点差异很大,理不清的话确实容易在选股时踩坑。今天就结合我这些年的经验,从最常用的几个维度给大家好好梳理梳理,都是实战中用得上的干货。
先说最基础的,按上市地点分。咱们常说的A股、B股、H股,就是按这个来的。A股是人民币普通股票,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也是咱们普通投资者接触最多的;B股是人民币特种股票,用外币认购交易;H股则是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股票。不过对咱们多数人来说,日常主要关注的还是A股,毕竟交易最方便,信息也更透明——后面提到的工具和方法,也主要针对A股市场。
再往下,按股东权利分普通股和优先股,这个对理解公司治理挺重要。普通股就是咱们平时买的,有投票权,能参与公司决策,但分红和剩余财产分配顺序在优先股后面;优先股则相反,一般没投票权,但分红优先、清算时也先拿钱,收益相对固定。举个例子,有些公司为了融资又不想稀释控制权,可能会发优先股。我刚入行时没搞懂这点,看到某公司发优先股还以为是大利好,后来才明白对普通股股东来说未必,这就是没分清权利差异的坑。
按行业分就更常见了,比如证监会的行业分类里,有金融、信息技术、医药生物、消费等几十个门类。不同行业受经济周期、政策影响差别很大,比如政策鼓励科技创新时,科技板块容易有动静;消费旺季来临时,消费股往往更受关注。这时候判断哪个行业能站上风口就很关键——我自己看行业动态时,如果遇到突发政策或者国际新闻,比如某个行业出了扶持政策或者技术突破,会用希财舆情宝的风口解读功能。它能直接识别出利好还是利空的板块,分析背后逻輯,还会列出可能受影响的个股,省得自己翻新闻猜方向。之前新能源补贴政策出来时,我就是靠这个功能快速理清了哪些细分领域最受益,比自己埋头查资料效率高多了。对了,这个功能是会员专享,但基础的行业分类和动态,大家在免费体验时也能通过舆情报告看到一些。
按市值规模分大盘股、中盘股、小盘股,这个直接关系到风险和收益特征!一般来说,市值500亿以上算大盘股,200-500亿是中盘,200亿以下是小盘(不同机构划分略有差异)。大盘股盘子大,波动相对小,适合稳健型投资者;小盘股弹性大,但波动也剧烈,得有更高的风险承受能力。我给新手建议时,会让他们先想清楚自己能接受多大波动,再对应选市值类型。如果想在不同市值里筛选优质股,希财舆情宝的榜单选股功能挺实用,它能按舆情评分、财务评分这些指标排序,比如你想找小盘股里舆情好的,直接在榜单里调参数就行,每天还有免费额度查看部分评分,不用自己一个个翻资料。
按业绩和成长性分,绩优股、成长股、ST股这些就得重点关注了。绩优股业绩稳定,分红也大方,适合长期拿;成长股当前业绩可能一般,但行业前景好,营收利润增速快,预期空间大;ST股就是连续亏损的,风险高,新手最好别碰。这里最关键的是怎么判断公司业绩真假、财务健不健康——我见过不少朋友买成长股”结果踩雷,就是没看懂财报。后来我自己做价值投资时,主要用希财舆情宝的AI财报功能,它不光列核心财务指标,还有个财务AI评分,分数越高说明公司财务健康度越好,一眼就能排除那些报表有猫腻的;还有个AI估值,直接告诉你股票是高估还是低估,预期上涨空间多少,比自己算PE、PB这些指标省事多了。这个功能虽然是会员权益,但每天免费额度能看部分财务数据,新手可以先体验下,对建立财务分析的框架很有帮助。
其实股票分类不是目的,而是帮我们缩小选股范围,明确投资逻辑。比如你是稳健型,就多看看大盘绩优股,用财务评分和估值筛;要是想抓机会,就关注行业风口和成长股,结合舆情评分和研报评级。不同类型的股票对应不同策略,理清楚了,投资才能更有方向。
最后说句实在话,分类只是基础,真正难的是动态跟踪——比如一只成长股突然出了利空消息,或者行业政策变了,这些都会改变它的类型特征。我现在每天开盘前都会花10分钟看希财舆情宝的舆情报告,里面有股价异动原因、利好利空消息汇总,AI还会解读每条消息的影响,省了不少事。大家如果想深入研究,也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或者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额度刷新舆情解析和评分,先体验看看合不合适自己。投资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希望今天的梳理能帮大家少走点弯路,下次再有人问股票分类,你也能说得清清楚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