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市那几年,我总觉得成交量就是K线图下面那些红绿色的柱子,高了就是放量,低了就是缩量,简单得很。结果真操作起来才发现,同样是放量上涨,有的股票能接着涨,有的却当天就冲高回落,后来才明白,看懂成交量的图形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弄明白成交量为什么变了”,以及这种变化对股价接下来的走势有什么影响”。今天就结合我这些年的经验,聊聊怎么一步步把成交量图看明白”。
先从最基础的说起,我们平时看的K线图里,成交量一般在主图下方,用柱状图表示,红色柱子代表当天股价上涨(收盘价高于开盘价)时的成交量,绿色柱子代表股价下跌时的成交量,柱子的高度直接对应成交量的大小——越高说明当天成交的股票数量越多,交易越活跃;越矮说明交易冷清,买卖的人少。这是最直观的,打开任何一个看盘软件都能看到,没什么复杂的。
不过光看柱子高低还不够,得结合股价的位置和走势来看。比如股价在低位横盘了很久,突然某天收了根阳线,成交量柱子比之前高了好几倍,这时候可能是有资金开始关注,想试盘”或者建仓”;但如果股价已经涨了一大段,在高位突然放出特别高的成交量,哪怕当天股价还在涨,也要多留个心眼——这时候可能是前期获利的资金在出货”,接盘的人多,所以成交量大,但后续可能就涨不动了。我刚开始就吃过这个亏,看到高位放量涨就追进去,结果第二天直接低开,套了好久。后来慢慢总结出一点:低位放量大概率是机会,高位放量要小心风险,当然这不是绝对,但至少是个重要信号。
还有个常见情况是量价背离 ”。比如股价一直在创新高,但成交量柱子却越来越矮——股价涨了,但买盘没跟上,这时候就叫 量价顶背离”,往往意味着上涨动力不足了;反过来,股价创新低,但成交量也越来越小,变成量价底背离”,可能说明杀跌的动能快耗尽了,可以留意后续会不会企稳。不过这里要注意一点,如果是突然的政策利好或者利空导致的股价异动,成交量和股价的关系可能会暂时失效 ”,这时候就得结合消息面来看,不然很容易误判 ——这也是我后来特别重视消息分析的原因。
你可能会问,怎么知道成交量变化是不是因为消息面?我以前也头疼这个,每天刷财经新闻、看公告、翻论坛,眼睛都花了还找不全信息,有时候消息滞后了,等看到的时候股价都已经动完了。今年希财网刚上线的那个希财舆情宝帮了我不少忙 ——它能实时监控股票相关的所有消息,不管是新闻、公告还是分析师观点,只要是重要的,公众号还会推送提醒。最关键的是,每条消息它都会用AI分析是利好还是利空,对股价可能有什么影响,每天还会出个舆情报告,里面专门有股价异动原因”这一项,成交量突然变大的时候点开看看报告,基本就能明白是资金炒作还是真有基本面变化。
比如前阵子有个板块突然放量上涨,我当时有点懵,但打开希财舆情宝的舆情报告,里面直接写清楚了是因为某个行业政策出台,属于利好驱动 的放量,还列出了可能受影响 的个股逻辑,这样心里就有数了 ——不是盲目跟风 的放量,而是有实际消息支撑的,后续走势就更值得关注。而且它每天有免费额度查看舆情报告 和舆情评分,不用花钱就能先用起来,对普通股民来说挺友好的。
除了看单根成交量柱子 和量价关系 , 还可以多看看一段时间的成交量趋势。比如连续几天成交量慢慢变大 , 股价也跟着小步上涨 , 这叫量价温和放量” , 说明资金在慢慢进场 , 如果后续没有出现突然的利空 , 股价可能会继续走稳 ; 但如果是某天突然放出特别大 的成交量 , 比平时高好几倍 , 但股价只涨了一点点 , 甚至冲高回落 , 这时候就要小心是不是天量见天价” , 需要结合当时的舆情和市场情绪来判断。我现在养成了习惯 , 每天开盘前先看看持仓股票的舆情评分和舆情报告 , 成交量异常的时候重点看异动原因分析 , 比以前自己瞎猜靠谱多了。
另外 , 缩量也有讲究。股价经过一波下跌后 , 成交量越来越小 , 直到某天缩到近期最低 , 这时候可能是地量见地价” , 抛盘已经不多了 ; 但如果股价在高位横盘 , 成交量却越来越小 , 说明交易冷清 , 没人愿意追高 , 这时候一旦出现利空消息 , 很可能会放量下跌。所以缩量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 , 关键还是看位置和背后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舆情分析很重要 , 知道了缩量的原因 , 才能判断是洗盘”还是出货”。
最后想说的是 , 成交量是市场资金的晴雨表” , 但它从来都不是孤立的。看懂成交量的图形只是第一步 , 更重要的是结合价格走势、市场情绪和消息面来综合判断。如果你也觉得每天看消息、分析成交量变化太费时间 , 可以试试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 , 现在每天有免费额度查看舆情解析和报告 , 紧急消息还会推送到希财网公众号 , 不用自己盯盘刷新闻。要是觉得有用 , 再考虑会员 , 投入不高 , 但能帮你节省不少时间 , 还能避免因为信息差踩坑 , 我觉得挺值的。
总之 , 成交量看图不难 , 难的是看透成交量背后的资金逻辑和消息影响。多观察、多总结 , 再借助合适的工具辅助分析 , 慢慢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