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ma均线和ema均线哪个更实用 实战经验分享

钟经理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钟经理 股票顾问
咨询TA

刚开始接触股票技术分析的时候,我真的头疼了好一阵,光是均线就分好几种,MA、EMA、SMA……当时对着K线图上缠绕的线条,完全不知道该看哪条。后来自己摸索着用,踩过坑也尝过甜头,才算慢慢明白MA和EMA到底该怎么选。今天就聊聊我的经验,或许能帮你少走点弯路。

ma均线和ema均线哪个更实用 实战经验分享

先说说MA,也就是移动平均线。它的计算方式其实挺简单,就是把一段时间内的收盘价加起来平均,比如5日均线就是最近5天收盘价的平均值。我刚开始用的就是MA,因为它直观,比如股价在MA上方,感觉像是有支撑;跌破了MA,好像就该警惕。但用久了发现问题——太滞后了。记得有次明明看到股价站上了20日均线,以为趋势要反转,赶紧跟进,结果没两天就跌下来了。后来才反应过来,MA是“过去数据的平均”,等它发出信号的时候,行情可能已经走了一段,尤其是在波动大的市场里,这种滞后性特别明显。不过MA也不是没好处,在震荡市的时候,它反而比其他指标稳。比如股价在一个区间来回晃,MA的支撑压力位会比较清晰,不容易被短期的杂波带偏,适合那些不想频繁操作的朋友。

再看EMA,指数移动平均线。它和MA最大的区别是“加权”,简单说就是给近期价格更高的权重,算出来的均线会更贴近最新价格。我第一次用EMA是在一波快速上涨的行情里,当时MA还没反应过来,EMA已经提前拐头向上,等MA跟上的时候,EMA早就给出了趋势启动的信号。那一次靠着EMA的灵敏度,确实抓住了一波不错的机会。但灵敏度高也有代价,就是容易被骗线。比如有时候股价突然跳一下,EMA会跟着快速波动,新手很容易误以为趋势改变,结果一追进去就被套。我之前做短线的时候,就吃过这个亏,看到EMA金叉就买,结果是主力诱多,第二天直接低开套牢。所以EMA更适合那种能快速反应、盯盘时间比较多的人,而且得结合其他信号一起看,不然很容易被短期波动带节奏。

其实这两年用下来发现,MA和EMA根本没有“谁更实用”的绝对答案,关键看你是什么类型的投资者,以及当下的市场环境到底怎么样。如果是做长线,拿票时间按季度甚至年来算,MA可能更合适,毕竟它过滤掉了短期噪音,能反映更长期的趋势方向;要是做短线,几天到一两周那种,EMA的灵敏度优势就出来了,能帮 you 更早捕捉到趋势变化。还有市场状态,像2023年下半年那种震荡行情,我试过全用EMA,结果来回被打脸,但换成MA后,反而能在关键支撑位低吸,压力位高抛,节奏把握得更稳;而2024年初那段单边上涨的行情,EMA明显比MA更及时,等MA金叉确认趋势的时候,股价已经涨了不少,利润空间直接少了一块。

不过说实话,光看均线形态根本不够靠谱。我以前就犯过这个错,盯着K线图上的MA金叉买了票,结果当天晚上公司出了个利空公告,第二天直接低开5个点,均线信号完全失效。后来才算明白,均线只是价格的反映,但价格波动的背后是消息、资金、情绪这些更复杂的东西。尤其是A股,消息面影响太大了,有时候一个突发政策、一份业绩预告,就能让股价脱离均线走势。所以现在我看均线的时候,一定会结合消息面一起分析——这条均线信号到底是真的趋势反转,还是消息刺激下的短期异动?

直到用了希财舆情宝的AI舆情功能,才算解决了这个问题。它能实时监控自选股的所有消息,新闻、公告、研报、分析师观点这些都有,关键是每条消息都会用AI分析出是利好还是利空,还会解读可能对股价的影响。就像前阵子有只票出现MA金叉,我本来想跟进,但打开舆情宝一看,当天的舆情报告里提到公司刚发了个业绩预告,虽然营收增长,但利润不及预期,AI解读是“短期利空,可能影响股价反弹高度”。后来果然,股价涨了一天就开始回调,幸好没追进去。而且它每天更新的舆情评分也很有用,比如一只票的舆情评分突然从80分掉到50分,就算均线形态再好,我也会多留个心眼,可能是有潜在利空没被市场完全消化。

对了,它还有个公众号推送提醒功能,紧急消息会直接弹到手机上。有次我持仓的票晚上出了个突发公告,当时正在外面吃饭没看盘,公众号直接推送了提醒,AI解读是“中性偏利好,可能刺激次日高开”,我心里就有底了,不用等到第二天开盘手忙脚乱。现在每天早上我都会先看一眼舆情宝的舆情报告,里面有股价异动原因、利好利空消息汇总,结合均线走势一起分析,心里踏实多了。

其实不管是MA还是EMA,本质都是工具,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是用对场景,并且别迷信单一指标。如果你也觉得看均线的时候心里没底,担心错过关键消息或者误判信号,不妨试试用工具辅助。希财舆情宝最近刚上线,微信小程序直接搜“希财舆情宝”就能找到,每天都会刷新免费的舆情解析和舆情报告额度,不用花钱也能体验。要是觉得好用,想解锁更多功能,再考虑开会员也不迟,具体的会员套餐和价格可以去小程序里看,我觉得投入产出比还是挺划算的——毕竟比起踩一次坑亏的钱,用工具提前规避风险要值多了。

最后想说,投资本来就是个不断学习和优化工具的过程。MA和EMA用顺手了,再结合消息面分析,赚钱的概率总会大一些。对了,想及时收到舆情提醒的话,也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重要消息都会在那里推送。希望咱们都能在这个市场里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少踩坑,多赚钱。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