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市那几年,我总觉得龙虎榜是个“神秘榜单”。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股票代码和营业部名称,明明知道这是交易所公布的“资金异动名单”,却总搞不懂为什么有的股票涨5%就能上榜,有的涨8%反而没影。后来花了大半年时间研究规则,加上这几年实际操作中踩过的坑,才慢慢把东方财富龙虎榜的上榜条件理清楚。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聊聊,这些条件到底是什么,又该怎么理解。
先得说清楚,龙虎榜不是“优秀股票排行榜”,而是交易所为了让市场更透明,对那些价格、成交量出现异常波动的股票,公布其买卖前五营业部信息的榜单。东方财富作为信息平台,会同步这些数据,还会做些整理,但上榜的核心规则还是交易所定的。
最常见的上榜条件,也是大家平时最关注的,就是涨跌幅偏离值达到7%。这里有个关键,“偏离值”不是单纯看股票自己的涨跌幅,而是要减去它对应指数的涨跌幅。比如一只上海主板的股票,某天涨了10%,但当天上证指数涨了3%,那它的偏离值就是10%-3%=7%,刚好达到上榜标准。要是当天指数跌了2%,股票涨5%,偏离值5%-(-2%)=7%,同样会上榜。不同市场的对应指数不一样:上海主板对应上证指数,深圳主板对应深证成指,创业板对应创业板指,科创板对应科创50指数。这点刚开始我总搞混,以为只要涨7%就上榜,后来才发现得看指数“脸色”。
第二个常见条件是换手率达到20%(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除外)。换手率就是当天成交量除以流通股本,反映股票的活跃程度。但这个标准不是“一刀切”,比如流通股本在1亿股以下的股票,换手率达到20%上榜;1亿到5亿股之间的,换手率15%就够;5亿股以上的,10%就能上榜。简单说,盘子越小,换手率标准越宽松,因为小盘股本身波动就大。
还有个条件是振幅达到15%。振幅很好理解,就是当天最高价减去最低价,再除以前一天的收盘价。比如某股票前收盘价10元,当天最高11.5元、最低9元,振幅就是(11.5-9)/10=25%,远超15%,肯定上榜。振幅大说明多空分歧激烈,可能是资金在里面大幅博弈,这种股票上榜后,得特别注意看买卖席位是机构多还是游资多。
连续异动也会上榜,比如连续3个交易日内涨跌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这种情况常见于板块炒作,比如某个政策出来,整个板块连续大涨,板块里的龙头股可能就会因为累计偏离值达标而上榜。这时候看龙虎榜,能大概知道是哪些资金在推动这个板块的持续行情。
最后一种是无价格涨跌幅限制的股票,比如新股上市首日、恢复上市的股票,这些股票没有10%或20%的涨跌幅限制,价格波动大,交易所也会公布它们的买卖情况。
说实话,知道这些条件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明白“上榜不代表一定好”。我刚炒股时,看到某只股票涨停上榜,营业部都是知名游资,就觉得肯定能继续涨,结果追进去第二天就被套——后来才发现,那是游资在“对倒出货”,龙虎榜反而成了吸引散户接盘的工具。
现在我学乖了,只要看到股票异动上榜,第一反应不是急着买卖,而是先搞清楚“为什么异动”。是公司出了利好公告?还是板块风口来了?或者纯粹是资金短期炒作?这些信息散落在新闻、公告、研报里,自己一个个找太费时间,还容易漏掉关键内容。
这两年我一直在用希财舆情宝,它的舆情报告里有个“股价异动原因”板块,正好解决了这个痛点。不管是涨跌幅上榜还是换手率上榜,只要打开对应股票的舆情报告,AI会自动汇总当天的利好利空消息,分析清楚异动是消息驱动还是资金炒作,技术面和业绩表现也会同步更新。比如上个月有只股票因为振幅大上榜,我点开舆情报告,里面直接写着“无明显利好消息,短期资金博弈导致振幅扩大,技术面已出现超买信号”,一下子就避免了踩坑。
而且希财舆情宝每天会更新股票的舆情评分,评分高说明当前市场情绪对这只股票更友好,结合龙虎榜席位来看,就能更清楚资金是真看好还是短期炒作。现在每天免费额度能看几份舆情报告,不够的话开个会员也不贵,比起自己瞎猜踩坑的损失,这点投入真不算什么。
对了,它的公众号“希财网”还会推送紧急消息提醒,有时候正在忙别的事,手机突然收到“某股票出现重大利空消息”的推送,点进去就是舆情宝的详细解读,能及时规避风险。如果你也经常对着龙虎榜不知道该怎么分析,不妨去微信小程序搜“希财舆情宝”试试,每天免费额度足够新手用了。
最后想说,龙虎榜是个有用的工具,但别迷信它。上榜条件只是“门槛”,背后的异动原因和资金意图才是关键。多花点时间搞懂规则,再用对工具辅助分析,长期下来,踩坑的概率会小很多。觉得有用的话,也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平时会分享不少类似的实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