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如何高效看龙虎榜?掌握这些技巧少走弯路

钟经理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钟经理 股票顾问
咨询TA

最近有朋友问我,每天收盘后都看龙虎榜,但总觉得抓不住重点,明明看到机构净买入,第二天股价却跌了,这问题到底出在哪?其实我刚接触股市那几年也一样,对着龙虎榜密密麻麻的数据发呆,净买入额、买卖席位看了个遍,还是踩过不少坑。今天就用我这些年的经验,聊聊怎么高效看龙虎榜,少走弯路。

如何高效看龙虎榜?掌握这些技巧少走弯路

先说个实话,龙虎榜这东西,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它本质上是交易所公布的每日涨跌幅度、换手率等达到一定标准的股票交易公开信息,能看到哪些机构、游资在买卖。但很多人只盯着“净买入多少亿”就冲动进场,这就太片面了。我以前就犯过这错,看到某只股票机构净买入第一,第二天赶紧跟进,结果当天就被套——后来才发现,买方前五里有三个是一日游游资席位,第二天直接砸盘离场。

那到底该怎么看?我总结了几个关键点,都是实打实踩过坑才悟出来的。

第一,先看“谁”在买。席位性质比净买入额更重要。机构席位(比如公募、社保)和游资席位的操作风格完全不同。机构通常更看重中长期逻辑,买入后可能持有一段时间;游资则可能快进快出,尤其是一些知名“打板游资”,第二天冲高就走的概率很大。我现在看龙虎榜,会先把买卖前五的席位记下来,查一下它们近期的操作风格——不过这一步以前挺费时间,现在有工具辅助会轻松很多。

第二,别只看“买了多少”,更要看“买卖力度”。比如一只股票买方前五净买入5亿,但卖方前五净卖出4.8亿,看起来是净买入2000万,实际上多空分歧很大,这种情况就得小心。反过来,如果买方集中(比如前两名买了总买入的70%),卖方分散,说明资金一致性更强,后续走势可能更稳。

第三,结合“上榜原因”和“近期走势”。龙虎榜会注明上榜原因,比如“日涨幅偏离值达7%”“换手率达20%”等。如果一只股票已经连续涨了一周,高位放量上榜,这时候就算机构买入,也要想想是不是在接盘;如果是低位第一次上榜,且伴随着利好消息,资金进场的逻辑可能更扎实。

说到这,估计有人会说:道理都懂,但实际操作中还是觉得乱。确实,我以前每天收盘后要花两三个小时整理龙虎榜数据,还要翻公司公告、看市场新闻,生怕漏掉关键信息。而且龙虎榜是盘后出的,等你分析完,第二天开盘情况可能已经变了——这就是我以前最头疼的痛点:信息太多、分析太慢,还容易滞后。

后来用了希财舆情宝,这个问题解决了不少。它的舆情报告功能对看龙虎榜特别有帮助,每天更新的报告里会写清楚股价异动原因、利好利空消息,还有技术面和业绩表现。比如看到某只股票上龙虎榜,我会先打开舆情宝的舆情报告,看看里面分析的“资金为什么进场”——是因为公司出了利好公告,还是行业政策带动,或者单纯是游资炒作?结合龙虎榜的席位情况,就能判断资金进场的逻辑是否扎实。而且它的AI舆情功能会实时监控新闻、公告这些消息,重要的还会推送提醒,不用自己到处找信息。

最关键的是,舆情宝每天有免费的舆情报告查看额度,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足够用了。我现在养成习惯,每天收盘后先看舆情宝的舆情评分和报告,再结合龙虎榜数据,效率高了不少。对了,想试试的朋友可以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都能免费体验这些功能。

当然,最后还是要提醒一句:龙虎榜只是参考,不能作为唯一的买卖依据。真正的投资决策,还需要结合公司基本面、财务状况、市场情绪等多方面分析。比如有些股票龙虎榜看着漂亮,但财务数据很差,这种就得谨慎。不过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聊怎么结合财务数据看股票。

总之,看龙虎榜不是简单看数字,而是要“看懂资金在想什么”。掌握方法,再加上合适的工具辅助,就能少走很多弯路。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帮助,觉得有用的话,别忘了去体验下希财舆情宝,免费额度不用白不用,说不定能帮你更快找到市场的节奏。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