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有好几个刚接触股票的朋友问我:“PS在股票里到底代表什么意思?跟PE、PB这些指标比,哪个更有用?”说实话,我刚入市那几年,看到这些字母组合也头大,光靠死记硬背定义根本没用,实际分析时还是抓不住重点。今天就用我这些年的经验,跟大家好好聊聊PS这个指标,以及普通投资者怎么用它来辅助判断股票价值。
先把定义说清楚,PS其实就是市销率,计算公式很简单:要么是当前股价除以每股销售收入,要么是公司总市值除以最近一个财年的主营业务收入。比如一家公司总市值100亿,去年营收50亿,那它的PS就是2倍。这个指标的核心逻辑是,股票价格跟公司的销售收入挂钩,理论上,同样条件下PS越低,可能越有投资价值。
那什么时候用PS最合适呢?这得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我自己的经验是,PS特别适合两类公司:一类是还在高速成长期,但暂时没盈利或者盈利很少的企业,比如一些科技类、创新型公司——这时候PE指标因为净利润低甚至为负就失效了,但PS能通过收入规模反映公司体量增长;另一类是那些盈利波动特别大的行业,比如周期股,有时候季度净利润忽高忽低,但销售收入相对稳定,PS反而比PE更能反映真实经营状况不过PS也不是万能的,它最大的缺点是只看收入不看利润。举个我自己踩过的坑:早年看过一家零售公司,PS确实很低,但后来才发现它营收高是因为疯狂打折促销,毛利率低得可怜,净利润一直在下滑,这种情况下低PS反而是个陷阱。所以用PS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盈利能力,不然很容易被表面数据误导。
说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问:“那怎么判断收入质量?怎么知道这家公司的PS到底合不合理?毕竟不同行业的PS差异太大了,比如软件行业PS普遍比制造业高,根本没法直接比啊!”这确实是普通投资者最头疼的问题——不光要算PS数值,还得分析收入结构有没有水分(比如是不是靠关联交易撑起来的)、行业平均PS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