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朋友问我,手里资金不到10万,能不能开通可转债交易权限。这个问题其实挺常见的,尤其是刚接触投资的新手,听说可转债风险比股票低,门槛可能不高,就想试试水。今天我就结合自己的经验,跟大家聊聊这个事儿。
首先得直接说答案:不够10万,目前是开通不了可转债交易权限的。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以前不是没这个限制吗?确实,2020年之前开通可转债权限很简单,甚至不用单独开通,直接就能交易。但后来监管出了新规,要求开通可转债权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2年以上证券交易经验,二是申请权限前20个交易日,账户内的日均资产不低于10万元(包括股票、基金、现金等)。少一个条件都不行,哪怕你有10年经验,账户里只有9万9,也开不了。
为什么要设这个门槛呢?说实话,我刚开始也觉得有点“麻烦”,但后来接触多了可转债案例,慢慢理解了监管的用心。可转债虽然打着“债”的名义,实际上波动起来一点不比股票小。比如有的转债一天能涨30%,也有的因为正股大跌,价格从130元跌到80元。尤其是强赎条款,很多新手没搞明白,拿着120元的转债以为能一直拿,结果公司发布强赎公告,最后只能以100多元的价格被赎回,白白亏了不少。监管设置资金和经验门槛,其实就是想让投资者先对市场有基本认知,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再参与进来,就像考驾照需要先学理论再上路,道理是一样的。
那有没有例外情况呢?比如我之前在别的券商开过可转债权限,现在换券商还需要重新满足条件吗?这个可以放心,新规只针对“新增”权限,以前已经开通的账户不受影响,换券商时只要在新券商办理权限平移就行。但如果是新规后第一次开户,不管在哪个券商,都得按规矩来。还有人问能不能用家人的账户操作?这个真不建议,且不说账户实名制的要求,万一后面涉及资金纠纷或者合规问题,麻烦就大了,投资还是得用自己的账户,心里才踏实。
既然不够10万暂时开不了,那这段时间该怎么准备呢?我自己的建议是分三步:
第一步,先把资金积累和知识学习同步做起来。10万的门槛不算高,平时省点不必要的开支,比如少喝几杯奶茶、少买件非刚需的衣服,慢慢就能攒起来。同时,花点时间学可转债的基础知识,比如转股价、转股价值、强赎条件、回售条款这些,知道“债底”是什么意思,明白为什么正股涨转债也会涨。这些基础概念搞懂了,后面操作时心里才有数,不会被短期波动牵着走。
第二步,先拿低门槛的产品练练手,培养风险意识。比如国债逆回购,1000块就能参与,虽然收益不高,但能熟悉证券账户的操作流程;或者货币基金、纯债基金,波动小,能帮你建立“钱生钱”的概念,同时习惯“看盘”——不是说要天天盯盘,而是知道市场每天在发生什么,比如利率变化、政策动向,这些其实都会间接影响可转债市场。
第三步,等资金快够10万的时候,提前做好“信息储备”。可转债的价格不光看自身条款,更和正股走势、行业风口紧密相关。比如正股突然出了利好公告,转债可能马上跟着涨;行业政策有变化,整个板块的转债都会受影响。但问题是,普通投资者哪有那么多时间天天刷新闻、看研报?我自己刚开始接触可转债时,就经常觉得信息太多,分不清哪些重要、哪些是噪音,有时候看到消息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后来我开始用一些工具辅助,比如我们希财网今年刚上线的希财舆情宝,里面有个“风口解读”功能,我觉得对关注市场动态挺有用的。它能针对行业事件、政策变化这些进行解读,告诉你哪些板块可能利好、哪些可能利空,逻辑是什么,甚至会列出可能受影响的个股。比如前阵子某个行业出了扶持政策,我还没来得及翻新闻,舆情宝就已经分析出这个政策利好哪些细分领域,背后的逻辑是“需求扩张”还是“成本下降”,相关的正股有哪些。对可转债投资者来说,知道正股的风口在哪,就能提前关注对应的转债,心里更有方向。
而且这个工具现在有免费体验,微信小程序搜“希财舆情宝”就能用,每天会刷新免费查看额度,比如看看当天的舆情报告、研报解析这些。就算暂时不开通可转债,平时用它了解市场动态、积累行业知识也挺好。要是后面想深入用,比如看财务评分、AI估值这些功能,再考虑要不要开会员,具体价格小程序里都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对了,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有紧急消息还会推送提醒,挺方便的。
最后想说,投资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用急于一时。10万的门槛既是限制,也是保护。等你资金够了、知识储备足了,再开通可转债权限,操作起来会更从容。记住,市场永远都在,机会也永远有,重要的是先让自己具备抓住机会的能力。希望大家都能在投资路上走得稳一点、远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