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帮不少朋友做股票投资规划,发现大家除了日常选股,聊得最多的就是打新。毕竟新股中一签,要是赶上好时候能赚不少,但中签率实在太低,我见过有人坚持打了一年,一次没中过,慢慢就懒得操作了。其实我刚开始打新那半年也一样,每周都申购,结果颗粒无收,后来调整了方法,这两年中签次数明显多了,今天就把这些实操经验整理出来,全是自己试过有效的,大家可以照着做。
先说第一个关键:申购时间别扎堆。刚开始我都是早上9点半一开盘就申购,后来跟交易所的朋友聊天才知道,新股申购是系统随机摇号,要是大家都挤在同一时间申购,号码容易集中,中签概率反而低。后来我改成早上10点半到11点之间,或者下午2点到2点半申购,这两个时间段申购人数相对少,号码分布散一些,中签机会确实多了不少。身边有朋友照着试了三个月,第一次中签就是在下午2点15分申购的时候,所以这个时间窗口大家可以记一下。
第二个重点是市值配置要灵活。很多人以为打新只要有钱就行,其实市值才是基础——你必须有沪市或深市的股票市值,才能申购对应市场的新股。我见过有人把所有钱都买了沪市股票,结果深市新股一个都申购不了错失机会。正确的做法是,沪市和深市市值分开配置,比如你有50万市值,30万配沪市,20万配深市,这样两个市场的新股都能参与。另外市值别太集中,比如你有100万市值,全放一个账户里,最多也就申购100万额度的新股;要是分成两个50万市值的账户(比如用家人的账户,合规范围内操作),就能申购两次,机会直接翻倍。
第三个技巧是坚持“顶格申购”。很多人申购时会犹豫,“我只有10万市值,顶格申购要50万额度,填这么多有用吗?”其实不管你有多少市值,系统会根据你的实际市值计算可申购数量,比如你只有10万市值,最多能申购1万股,你填顶格申购5万股,系统也只会按1万股处理,不会浪费额度。但要是你填少了比如5000股,反而浪费了一半机会。所以每次申购都直接顶格填单就行,别纠结。
第四个要注意的是别漏了创业板和科创板。很多人开户后没开通这两个板块权限,结果看到创业板新股发行,想申购却发现没资格。其实开通很简单:创业板需要2年交易经验+10万资金,科创板是2年经验+50万资金,符合条件的话直接在券商APP上就能开通,几分钟的事。这两个板块新股发行数量不少,尤其是科创板,有时候中签收益还挺可观,漏掉太可惜了。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中签率提高了,要是中到一只上市就破发的新股,那也白忙活。这两年新股破发的情况不算少,尤其是一些基本面一般的公司,上市后股价直接往下走。我现在中签后,都会先花几分钟用希财舆情宝查一下这家公司的情况——毕竟新股上市前公开信息有限,光看招股书里的财务数据太费劲,普通投资者很难快速判断公司好不好。
希财舆情宝的AI财报功能有个财务AI评分,直接给公司财务健康度打分,评分越高说明公司财务越稳健,比如现金流、毛利率这些核心指标有没有问题,AI都会帮你分析好。还有个AI估值,能判断这只新股的发行价是高估还是低估,预期上涨空间有多少。之前有个朋友中了一只创业板新股,中签后挺高兴,结果我用舆情宝一查,财务AI评分只有60分(满分100),AI估值显示发行价已经高估了15%,后来上市第一天果然破发,他及时止损没亏太多。要是当时没查,可能就抱着侥幸心理拿着,损失就大了。
除了财务评分,舆情宝的舆情评分也很有用。新股上市前,公司有没有突发利空消息,比如业绩预告变脸、重要股东减持计划,这些信息用舆情宝一搜就能看到,AI会直接标出来是利好还是利空,可能对股价有什么影响。每天更新的舆情报告里,还会分析公司的技术面和业绩表现,帮你更全面判断这只新股值不值得缴款。
现在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可以免费体验,每天都会刷新免费查看额度,像财务AI评分、舆情评分这些关键指标,中签后花两分钟查一下,就能避开不少坑。要是想深入看AI估值和研报评级,也可以看看会员套餐,具体价格在小程序里能看到,投入不多,但比起中签后破发的风险,这笔钱花得还是挺值的。大家平时打新可以多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新股发行信息和打新技巧都会更新,方便随时看。
最后再强调一点:打新一定要坚持。我见过太多人因为连续三个月没中签就放弃了,其实打新本来就是概率事件,坚持的时间越长,遇到“运气”的机会才越大。我自己是从第四个月开始第一次中签,之后基本保持每个季度能中1-2次,所以千万别中途放弃。
总结一下,提高中签率的核心就是:合理配置市值、选择合适申购时间、坚持顶格申购、开通全市场权限,再加上用工具帮你筛选优质新股。把这些方法都做到位,相信大家的中签次数会慢慢多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