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好多朋友问我,每年到底几月份股票会被ST?这个问题真得好好聊聊,毕竟ST股的风险谁都不想碰,连续跌停的滋味可不好受。今天就结合我这些年盯盘的经验,把这个时间点说透,再聊聊怎么提前避开这类坑。
先明确说结论:A股股票被实施ST的时间,大多集中在每年4月份,尤其是4月中下旬。为啥是4月?这得从ST的规则说起。根据交易所规定,上市公司如果出现财务类问题——比如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或者审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否定意见,就会被实施ST。而这些“财务问题”的依据,主要来自公司披露 的年报。A股年报披露时间是次年1月1日到4月30日,所以交易所通常会在公司披露年报后,根据财务数据判断是否实施ST,这就导致4月份成了ST股的“集中诞生期”。
不过得提醒一句,4月只是“实施”的时间,风险其实从年报披露前就开始发酵了。很多公司会在1月底到3月底发“年报业绩预告”,如果预告里写了“可能被实施ST风险提示”,那股价可能从这时候就开始跌了。我见过最夸张的,去年有只股票3月中旬发了风险提示,到4月被ST时,股价已经跌了快50%,等正式戴帽时再跑,基本只剩骨头了。
那怎么提前预警?光靠自己刷公告肯定不够,我这些年能避开ST坑,除了盯公告,主要靠工具辅助。去年希财网刚上线的希财舆情宝,我一直在用,它的AI舆情功能对这类风险预警特别实用。就拿今年3月来说,我自选股里有只票,舆情宝突然推送了条提醒:“XX公司发布《可能被实施ST风险提示公告》”,点进去一看,AI直接标了“利空”,解读里写着“公司预计2024年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可能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当时赶紧调它的财务数据,发现连续两年营收都在1亿以下,二话不说直接从自选股删掉了。后来4月20号交易所正式公告实施ST,那时候股价已经跌了30%,幸好跑在了前面。
除了盯公告,财务健康度也得看。有些公司虽然还没到被ST的地步,但财务已经亮红灯了,这种也得警惕。舆情宝里有个“财务AI评分”功能,我每天都会扫一眼自选股的评分。它根据核心财务指标生成一个分数,越高代表财务越健康。比如去年有只消费股,看着股价还行,但财务AI评分只有45分(满分100),点进去看详细报告,发现它应收账款占比太高,现金流连续三年为负,当时就觉得不对劲,果然今年一季报出来,直接预亏,股价现在跌得妈都不认识了。
对了,这个工具现在可以免费体验,每天刷新舆情解析、财务评分这些基础功能的查看额度,就算不买会员,光靠舆情提醒和财务评分,也能避开不少雷。想试试的话,直接在微信小程序搜“希财舆情宝”就行,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里面也能找到入口。要是觉得好用,再考虑开会员,具体价格和权益可以在会员页自己看,反正我觉得这投入比踩雷亏的钱划算多了。
最后再啰嗦一句:4月是ST集中期,但风险预警要提前到年报预告期(1-3月);避开ST不光看时间,更要看公司财务和公告。平时多花点时间研究,再用工具辅助监控,踩雷概率能降一大半。投资嘛,小心驶得万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