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怎么看成交量的大小 实用判断方法解析

曲顾问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曲顾问 股票顾问
咨询TA

最近后台总收到私信,说看盘时盯着成交量柱,一会儿红柱高一会儿绿柱矮,到底怎么才算“放量”,怎么又算“缩量”?其实我刚入市那几年也犯迷糊,盯着分时图上的成交量忽高忽低,总怕错过所谓的“量价齐升”信号,结果好几次因为误判成交量大小踩了坑。今天就结合我这些年的经验,跟大家聊聊怎么才算看懂了成交量的大小。

怎么看成交量的大小 实用判断方法解析

先得说清楚,成交量本身没有绝对的“大”和“小”。你拿一只小盘股的成交量和大盘股比,根本没意义。就像你不能拿一个小卖部的日销售额和大超市比,得在自己的维度里看。所以第一个关键点,跟自己比,看历史成交量。我一般会打开K线图,把周期调到日线,看看最近20天的平均成交量是多少。如果某天成交量突然到了平均量的1.5倍以上,就算明显放量;要是只有平均量的50%以下,那就是缩量。当然,还要看阶段,比如近一周有没有重大消息,要是赶上季报发布前后,成交量本身就会比平时大,这时候就得把“参照物”再放宽到一个月甚至一个季度的平均水平。

光看绝对量还不够,得结合股价位置。这是最容易踩坑的地方。比如一只股票从低位涨了50%,突然放出天量,这时候就得小心——高位放量有可能是资金在出货,尤其是如果放量后股价不涨反跌,那基本就是“量价背离”。但如果是在低位横盘了很久,突然放量上涨,而且之后几天能持续放量,那可能就是资金开始关注,值得跟踪。我之前遇到过一只票,低位放量后我以为要启动,结果没两天又缩量跌回去,后来才明白,当时那波放量只是游资短炒,根本没持续资金进来。

另外,市场整体环境也很重要。牛市里成交量普遍大,你看2023年那波行情,沪深两市日成交额经常过万亿,当时很多股票的成交量比平时翻了两三倍都算正常;但到了熊市,比如2022年下半年,很多股票日成交额只有牛市时的三分之一,这时候稍微放量到牛市时的一半,可能就是明显的异动了。所以判断成交量大小,不能脱离当时的市场温度,得有“大局观”。

还有个细节,换手率比成交量绝对值更实用。尤其是对小盘股来说,流通股本小,稍微有点资金进出成交量就会波动很大。这时候看换手率更靠谱——一般来说,换手率在1%-3%是正常活跃度,3%-7%算放量,超过7%就是高换手了。不过大盘股不一样,流通股本大,换手率1%可能就算活跃了。这都是我自己盯盘总结的经验,没有绝对标准,得靠多看多对比。

说实话,判断成交量大小只是第一步,更难的是搞清楚“为什么放量”。很多人看到放量就激动,觉得是机会,结果进去就被套。我之前就吃过这亏:一只股票突然放量上涨,分时图上资金流入很猛,我赶紧追进去,结果当天晚上就出了个公告,说是股东减持,第二天直接低开套住。后来反思,当时要是能及时知道放量背后的消息性质,可能就不会冲动了。

也是从那之后,我开始用希财网今年刚上线的希财舆情宝。它有个功能我觉得特别实用:自选股的全网舆情实时监控。不管是公司公告、新闻资讯,还是分析师观点,只要和股票相关的消息,它都会抓取过来,AI大模型直接分析这条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可能对股价有什么影响。就像之前那只放量的股票,如果当时用了舆情宝,就能看到AI解读股东减持是“短期利空,可能导致资金撤离”,而且舆情评分会下降,这样就能提前避开风险。

更方便的是,每天它还会更新股票的舆情评分和舆情报告。舆情报告里会写清楚股价异动的原因、当天的利好利空消息,甚至技术面和业绩表现都有分析。我现在每天开盘前都会看一眼持仓股的舆情报告,比如发现某只股票放量是因为“行业政策利好,多家机构上调评级”,而且舆情评分持续走高,那心里就有底了;要是放量但舆情评分下降,AI解读是“游资炒作,缺乏基本面支撑”,那就要警惕了。

对了,希财舆情宝还有免费体验额度,每天都会刷新舆情解析、舆情报告和舆情评分的查看次数,不用花钱也能先用起来。如果你也经常搞不懂成交量背后的原因,或者想避开消息面的坑,不妨微信搜索“希财舆情宝”小程序试试,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紧急消息还会推送提醒,挺方便的。

最后想说,成交量是市场资金的“晴雨表”,但不是唯一的指标。得结合股价位置、市场环境,更重要的是搞清楚背后的驱动因素,才能让成交量真正帮到自己。这些年我踩过的坑、总结的经验,说到底就是一句话:别只看表面数据,多问一个“为什么”,工具用对了,能少走很多弯路。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