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刚入市的朋友问,筹码集中度百分比高好还是低好?这个问题我刚炒股时也纠结过,那时候盯着F10里的股东人数变化,看到股东减少就觉得要涨,结果好几次追进去反而被套。后来做了十年股票顾问,带过几百个客户,才慢慢明白,筹码集中度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得看背后的资金逻辑和市场环境。
先简单说下,筹码集中度百分比是反映股票筹码分布的指标,数值越低,说明筹码越集中,大部分筹码在少数人手里;数值越高,说明筹码越分散,散户持有比例可能高。但这只是表面,不能单看一个指标做决策。
先说筹码集中度高(也就是数值低)的情况。如果一只股票长期横盘,筹码慢慢集中,股东人数持续减少,这时候往往是机构在悄悄吸筹。等筹码集中到一定程度,一旦遇到风口或者业绩利好,很容易走出一波拉升行情。我2020年遇到过一只消费股,当时股东人数连续三个季度下降,筹码集中度从30%降到15%,后来半年报业绩超预期,直接拉了50%。但这里有个坑,要是筹码集中后,股价已经涨了一大波,这时候就要小心,可能是机构在准备出货,比如2021年有只科技股,筹码集中度低到10%,但股价已经翻倍,结果年报出来后机构开始减持,股东人数突然增加,股价一路下跌。
再看筹码分散(数值高)的情况。通常这时候是散户主导,股价波动可能比较大,容易跟着市场情绪走。但如果是低位筹码分散,反而可能是机会。比如一只股票跌了很久,机构割肉离场,散户接盘,筹码分散到高点的2倍以上,这时候利空出尽,反而可能有资金重新介入。我记得2018年熊市末期,很多蓝筹股筹码分散,但后来市场回暖,机构慢慢收集,股价也跟着起来了。不过要是高位筹码分散,那基本就是顶部信号,散户接盘后没人拉,股价大概率阴跌。
说实话,光看筹码集中度不够,得结合位置、资金动向、消息面。比如我现在看一只股票,会先看位置——高位集中还是低位集中;再看资金——是机构进还是散户进,这时候我会用希财舆情宝的AI研报功能,它能汇总券商观点生成机构报告,直接看到机构是增持还是减持,业绩是否符合预期。之前有只股票筹码集中,我看舆情宝里的机构报告提到“业绩超预期,机构持续加仓”,才敢放心跟进,后来果然涨了一波。而且每天免费看研报解析的额度够用,新手朋友不用花太多钱就能参考机构观点。
不同策略的投资者看法也不一样。短线选手可能更喜欢筹码集中的股票,波动大,容易出妖股;长线价值投资者可能更关注低位筹码分散后,公司基本面改善带来的机会。这时候结合财务指标更重要,比如舆情宝的财务AI评分,能看出公司财务健康度,评分高的公司,即使筹码分散,长期也可能被资金关注。不过财务评分和AI估值这些功能需要会员,我自己是买了会员,毕竟有时候一个财务健康的公司,即使短期筹码分散,长期拿着也安心。
实际操作中,我习惯分三步:第一步看位置,高位集中还是低位集中;第二步看资金,用舆情宝看研报里的机构观点,或者舆情评分里的资金流向分析;第三步看催化,有没有政策、业绩、行业风口这些消息。比如舆情宝的风口解读功能,能识别利好板块和个股,不过这个功能需要会员,我之前靠它避开过一次政策利空的板块,也算值回票价了。
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筹码集中度高好还是低好?没有标准答案。关键是结合股价位置、资金性质、市场环境,还有公司本身的基本面和消息面。新手朋友如果觉得分析起来麻烦,可以试试希财舆情宝,每天免费看舆情报告和研报解析,先从基础指标看起,慢慢积累经验。想体验的话可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额度,不够再考虑会员,毕竟投资嘛,用对工具能少走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