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收到不少留言,都是问同一个问题:看盘时总听说“大单流入”“超大单砸盘”,到底多少算大单?这些数字背后藏着什么信号?今天就结合我自己十多年的看盘经验,跟大家掰扯清楚这个事儿。
先直接说答案:大单和超大单没有统一标准。不同交易软件、不同市场(比如沪市和深市),甚至不同个股(大盘股和小盘股)的划分都不一样。我见过最常见的划分是按“单笔成交额”,比如某软件把50万-300万定义为大单,300万以上算超大单;也有的按“单笔成交量”,1000手-5000手算大单,5000手以上算超大单。但要注意,小盘股可能100万就算大单,大盘股500万都未必够格——毕竟盘子不一样,资金影响力差太远。
为啥大家这么关心大单?说白了,普通散户很少有能力一次性砸出几百万的单子,所以大单、超大单往往被认为是机构、游资这些“大资金”的动向。比如连续几天超大单净流入,可能是主力在吸筹;如果高位突然出现超大单净流出,就得警惕是不是在出货。但我必须说,这只是“可能”,千万别把它当成唯一标准。
我自己刚炒股那几年,就吃过只看大单的亏。有次看到一只股票早盘半小时超大单净流入一个多亿,想着肯定要涨,赶紧追进去,结果下午就开始跌,后来才发现那天是主力在“对倒”——自己卖给自己,制造资金流入假象。后来学乖了,看大单的同时,一定会结合消息面和公司基本面。
现在我每天开盘前都会花10分钟看希财舆情宝的舆情报告。它有个功能我特别喜欢:股价异动原因分析。比如前几天有只股票突然大单拉涨,我点开舆情报告,里面直接写着“异动原因:公司昨晚发布新产品公告,分析师认为短期利好,但业绩能否兑现存疑”,AI还标了“中性偏利好”。这一下就清楚了,不是主力真的抢筹,而是消息刺激下的短期情绪炒作,我就没盲目跟进。
说到消息,这才是大单背后最关键的东西。很多时候大单异动不是无缘无故的,可能是突发政策、行业新闻,或者公司公告。但普通投资者很难第一时间把这些消息和大单联系起来,甚至分不清消息是真是假、影响有多大。
希财舆情宝的“AI舆情”功能正好解决了这个痛点。它会实时监控全网的新闻、公告、研报,连分析师的观点都能抓过来。比如上周有个行业政策出来,我还没反应过来,舆情宝公众号就推了提醒,说某板块可能利好,里面列了逻辑和相关个股,我再一看对应的股票,果然出现了大单净流入。更重要的是,每条消息它都会用AI分析是利好还是利空,比如“公司业绩预告超预期”会标“强利好”,“高管减持”会标“利空”,省得我自己去啃那些晦涩的公告。
当然,大单也不是万能的。比如主力想吸筹,可能会把大单拆成小单慢慢买,避免被发现;出货时也可能用小单偷偷卖,然后用大单拉一下股价稳住散户。所以光看大单净流入流出,很容易被骗。这时候就得结合其他指标,比如舆情评分、财务健康度。
我现在选股票,会先用舆情宝的“榜单选股”,按“舆情评分”和“财务AI评分”排个序。舆情评分高,说明最近消息面干净、利好多;财务AI评分高,代表公司财务健康。两个分都高的股票,就算短期有小的大单波动,长期也更稳。比如上周选的几只股,虽然某天出现了大单净流出,但舆情评分和财务评分都没降,后来果然又涨回去了。
最后给大家提个醒:大单只是观察市场的一个窗口,不是“圣旨”。真正靠谱的投资,是把资金动向、消息面、基本面、技术面拧成一股绳来看。如果你觉得自己分析不过来,不妨试试希财舆情宝——每天刷新免费的舆情解析和舆情报告额度,足够新手入门用了。要是想深入点,看看财务AI评分、AI估值这些进阶功能,也可以去看看会员套餐,投入不高,但能帮你少走很多弯路。
对了,想每天收到股价异动提醒,或者随时看舆情报告的话,记得关注希财网公众号;直接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也能免费体验。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用好工具,才能在市场里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