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朋友问我,用同花顺条件单的时候,集合竞价阶段到底会不会触发?这个问题确实挺关键的,毕竟条件单设置得好能帮我们省心,但要是搞不清触发规则,反而可能错过机会或者误操作。今天我就结合自己这几年的使用经验,跟大家好好聊聊这个事儿。
先得说清楚,集合竞价和连续竞价的规则不一样,这直接影响条件单的触发逻辑。咱们平时说的集合竞价,分早盘9:15-9:25和尾盘14:57-15:00两个时段,早盘这个尤其重要,很多股票的开盘价就在这里定。和连续竞价实时成交不同,集合竞价是先挂单再撮合成交,中间还有个“可撤单”和“不可撤单”的阶段(9:15-9:20可撤,9:20-9:25不可撤),这一点得先记牢。
那条件单到底会不会在集合竞价触发呢?答案是“看情况”。同花顺的条件单类型不少,比如价格条件单、涨跌幅条件单、时间条件单等等,不同类型的触发机制不一样。我拿最常用的价格条件单举例,如果你设置的是“当股价达到X元时触发”,那集合竞价阶段如果形成的开盘价正好满足这个条件,是可能触发的。但这里有个细节,早盘9:15-9:20这段,虽然系统会显示“虚拟开盘价”,但因为可以撤单,价格波动大,这时候条件单一般不会实际触发,毕竟最终成交价还没定。等到9:20之后,价格逐渐稳定,尤其是9:25开盘价确定的瞬间,如果你的条件单价格和开盘价匹配,而且单子满足成交规则(比如买一价大于等于触发价,卖一价小于等于触发价),那就会触发。
不过这里有个容易踩坑的地方:很多人设置条件单时没注意“触发时间范围”。如果你把触发时间设成“仅连续竞价时段”,那就算集合竞价达到条件也不会触发;要是设成“全部时段”,集合竞价阶段就可能生效。我刚开始用的时候就吃过这个亏,有次想在集合竞价挂单卖出,结果忘了把时间范围改成“全部时段”,眼睁睁看着价格到了却没成交,后来专门翻了同花顺的帮助文档才搞明白。
除了时间范围,还有个关键点是“价格类型”。条件单里的价格可以选“实时价”“买一价”“卖一价”或者“收盘价”,如果选了“实时价”,集合竞价的开盘价也算实时价的一种,触发概率就高;要是选了“收盘价”,那肯定只能等当天收盘后才会判断。另外,有些条件单有“波动阈值”设置,比如涨跌幅超过3%触发,这时候得看集合竞价的开盘价相对前收盘价的涨跌幅是否达标,要是达标了,同样可能触发。
说到这儿,可能有朋友会问:那怎么避免集合竞价误触发呢?我自己的习惯是,设置条件单时会把“触发时间”精确到连续竞价时段(比如9:30-11:30、13:00-14:57),除非是特意想在集合竞价成交。另外,每天开盘前我都会习惯性看一眼持仓股的隔夜消息,比如有没有突发公告、行业政策变化,这些都可能影响集合竞价的价格走向。要是前一天晚上出了大利好,第二天集合竞价很可能高开,这时候如果条件单设置的买入价比较低,就可能直接触发,要是没提前做好信息准备,很容易手忙脚乱。
其实我以前也经常因为消息滞后踩坑,比如有次持仓股半夜发了业绩预降公告,我早上起来才看到,等打开软件想撤单的时候,集合竞价已经触发了条件单。后来我开始用一些工具辅助,比如希财网今年刚上线的希财舆情宝,它的AI舆情功能对我帮助挺大的。它能实时监控自选股的全网消息,不管是新闻资讯、公告还是分析师观点,只要是紧急或重要消息,希财网公众号还会推送提醒,不用自己刷软件盯盘。更关键的是,每条消息它都会用AI大模型分析是利好还是利空,可能对股价有什么影响,每天还会更新舆情评分和舆情报告,里面直接写清楚股价异动原因、利好利空消息,早上起来花两分钟看看报告,就能对当天的集合竞价走向有个大致判断,设置条件单的时候心里也更有数。
比如前阵子有个行业突发政策,我还没看到新闻,希财网公众号就推送了提醒,打开舆情宝一看,里面已经分析出这个政策对板块是利好,还解读了可能的影响逻辑。我赶紧检查了相关持仓股的条件单,把触发价格稍微调高了一些,后来集合竞价果然高开,条件单顺利成交,要是没这个提醒,估计又要错过机会。
对了,希财舆情宝现在有免费体验活动,每个用户每天都会刷新舆情解析、舆情报告和舆情评分的免费查看额度,不用花一分钱就能试试消息监控和解读功能。如果你觉得有用,想解锁更多功能,也可以看看会员套餐,具体价格在会员购买页有详细说明,里面有不同套餐的权益介绍,投入成本不高,但能帮我们在信息获取上占点先机,我觉得挺值的。大家要是感兴趣,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或者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的免费额度不用白不用。
总的来说,同花顺条件单在集合竞价会不会触发,主要看条件单类型、触发时间设置和价格规则,核心还是要搞清楚规则,同时做好消息面的提前预判。现在市场变化快,光靠手动刷消息根本忙不过来,用对工具能省不少事。希望今天说的这些能帮到大家,设置条件单的时候多留个心眼,别让小细节影响了操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