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朋友留言问我,“打新股到底有没有技巧?能不能做到‘逢打必中’?”作为在A股市场折腾了快十五年的老股民,我得先说实话——完全“逢打必中”基本不可能,毕竟中签率本质是概率问题,尤其现在参与打新的人数和新股发行节奏摆在那儿。但要说有没有方法提高中签概率,减少“陪跑”次数,甚至避开那些容易破发的新股,这些年我还真攒了不少实战经验,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聊聊。
先说说最基础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市值配置。很多新手以为有钱就能打新,其实A股打新有个硬性门槛:你得有对应市场的股票市值。沪市和深市是分开算的,沪市每1万元市值对应1个申购单位(1000股),深市每5000元对应1个单位(500股)。我见过不少人要么只买沪市股票,结果深市新股没法申购;要么市值全堆在一只股上,结果这只股停牌,打新额度直接作废。我的习惯是把市值分散在沪深两市,比例大概6:4,具体会根据当月新股发行情况微调——比如某周深市新股多,就稍微多配点深市票。另外,市值尽量别低于20万,太少的话额度不够,打新机会就少了。
再聊聊申购时间。这事儿没有官方定论,但老股民圈子里有个不成文的经验:避开早盘9:30-10:30和午后13:00-14:00的高峰时段。我以前试过连续三个月在开盘就申购,结果一次没中;后来改成午后2点半到3点之间申购,半年里中了3次。倒不是说这个时间点“玄学”,可能是因为系统配号时,非高峰时段的号码分布更分散,撞车概率低一点?当然这只是经验之谈,不能保证百分百,但试试总没坏处,反正申购又不花钱。
多账户申购也是个门道,但得注意合规。同一个身份证下的多个账户,打新时只算第一次申购有效,重复申购会被作废。所以我让我爱人也开了个账户,她平时不炒股,我就用她的账户买些稳健的蓝筹股,维持基本市值,这样我俩的账户能同时打新,等于把中签概率翻了一倍。不过得提醒一句,千万别用别人的身份证开户,合规第一,不然查到会被限制打新。
但说实话,上面这些都是“术”的层面,真正让我这些年打新没怎么亏过钱的,是学会了“挑新股”。以前总觉得“中了就赚”,结果2021年中过一只高价股,上市第一天就破发,亏了快一万。从那以后我就明白,打新不是“闭眼申”,得看新股质地。现在我申购前一定会花十分钟做两件事:看行业风口和公司基本面。
行业风口这块,以前得自己刷新闻、看政策,费时不说还容易漏信息。今年希财网上线了“希财舆情宝”,我试了下它的“风口解读”功能,还挺实用。比如上个月有个新能源领域的政策出来,舆情宝直接解读出利好的细分板块是储能和充电桩,还列了逻辑——政策提到“加快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储能企业的订单可能会增加。我当时就注意到那批新股里有只储能设备公司,结合舆情宝的分析,申购后真中了,上市后赚了3000多。
公司基本面方面,我主要看财务健康度。舆情宝的“AI财报”功能帮了不少忙,它不光有核心财务指标,还有个“财务AI评分”,评分越高说明公司财务越健康。我一般会避开评分低于60分的新股,这种公司要么现金流紧张,要么负债太高,上市后容易出问题。比如去年有只医药股,财务AI评分才52分,我当时就没申,后来果然上市第二天就破发了,还好没踩坑。
最后想说,打新本质是概率游戏,坚持最重要。我见过太多人打了几次没中就放弃,其实我自己也是前三年几乎没中过,后来坚持了五年,平均每年能中4-5只。另外,别把所有资金都押在打新上,毕竟现在新股破发率不算低,用闲置资金参与就好。
对了,想体验舆情宝的朋友,可以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解析和财务评分额度,新手用来挑新股足够了。觉得好用再考虑会员,毕竟投资嘛,花点小钱在工具上,能少踩几个坑,值不值自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