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收到不少新手股民的留言,问得最多的就是大宗交易相关的问题。其中有个问题我觉得有必要专门聊一聊,就是大宗交易后买进来的股票到底多久能抛售。作为在市场里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老股民,我见过太多因为没搞懂规则而踩坑的案例,今天就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大家掰扯清楚。
先说说什么是大宗交易吧。简单讲就是大笔股票的买卖,通常是机构、大股东或者资金量大的投资者参与,单笔成交金额和数量都比我们平时在二级市场上的普通交易要多得多。监管层之所以对大宗交易设锁定期,主要是为了防止大资金短期进出对股价造成大幅波动,保护中小投资者。
那么具体多久能抛售呢?这里得分情况看。最常见的是大股东,也就是持股比例超过5%的股东,通过大宗交易买入的股票,按照规定要锁定6个月才能卖。这6个月是从成交当天开始算的,一天都不能少。但如果是普通投资者,也就是持股比例低于5%的,通过大宗交易买入的股票就没那么严格,下一个交易日就能抛售。很多人容易把这两种情况搞混,之前有个朋友就是因为没分清,以为自己买的大宗交易股票也得锁6个月,结果错过了最佳卖出时机,白白少赚了不少。
锁定期内股价会不会受影响?肯定会。尤其是大股东参与的大宗交易,市场会提前预期6个月后的抛压。如果这期间公司出了利空消息,比如业绩下滑或者行业政策调整,解禁时抛压可能会更大。反过来,如果公司基本面变好,机构研报评级上调,就算解禁,抛压也可能比较小。我平时盯盘的时候,会特别关注锁定期内的这些动态,毕竟谁也不想手里的股票刚解禁就跌。
但光靠人工盯盘太费劲了,消息太多根本看不过来。后来我开始用一些工具辅助,比如希财网今年刚上的希财舆情宝。它有个AI舆情功能挺实用的,能实时监控全网消息,不管是新闻资讯、公告还是研报,都能汇总起来,还会用AI分析每条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每天更新舆情评分。比如某只股票有大宗交易解禁预期,我会先看它的舆情评分,如果评分高,说明当前市场情绪不错,利好消息多,解禁抛压可能就小;要是评分低,就得警惕利空消息带来的风险。而且每天都有免费查看额度,不用花钱也能看个大概,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挺友好的。
除了锁定期的规则,实际操作中还有些细节要注意。比如大宗交易的成交价通常比当天收盘价低,这就是常说的折价率。折价率太高的时候,就算是普通投资者次日能卖,也得考虑市场承接力,别一卖就砸盘。还有,大宗交易的成交量大,有时候会影响短期股价走势,尤其是在市场情绪敏感的时候。这时候舆情宝的舆情报告就派上用场了,里面不仅有消息汇总,还有技术面分析和业绩表现,能帮着判断股价接下来的走势。
很多人觉得这些分析太专业,自己搞不定。其实现在工具都做得很傻瓜化,希财舆情宝的免费体验每天都刷新额度,像舆情评分、财务评分这些核心指标都能免费看。就算想深入研究,买个会员也不贵,比起自己瞎操作亏的钱,这点投入真不算什么。我身边好几个老股民现在都在用,都说比以前自己看新闻、翻研报省事儿多了。
最后提醒一句,大宗交易的抛售规则虽然看着简单,但实际操作中要结合市场情绪、公司基本面和技术面一起看。与其每天焦虑解禁会不会跌,不如用工具提前做好功课。想体验的话,可以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还有消息推送提醒,挺方便的。毕竟炒股这事儿,多一分准备就少一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