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怎么看月K线图?掌握这几点看清长期趋势

资深汪经理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资深汪经理 股票顾问
贴心姐姐 专业服务
咨询TA

说真的,我刚入市那两年,完全瞧不上月K线。当时总觉得炒股就得盯盘,日K线、分时图都看不过来,一个月才一根的月K线能有啥用?直到2022年踩了个大雷,才明白自己错得有多离谱。那时候买了只票,日K线看着企稳反弹,结果没看月K线——那只票的月K线正处于MACD死叉后的下跌趋势,反弹不过是下跌途中的小波动,后来一路套了30%,解套花了整整一年。从那以后,我养成了看票先翻月K线的习惯,这两年靠着月K线避开的坑,比赚的钱还让我踏实。

怎么看月K线图?掌握这几点看清长期趋势

月K线其实就是把一个月的交易数据浓缩成一根蜡烛图,包含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别觉得简单,这根线里藏着主力资金半年甚至一年的动作。我现在看月K线,第一步先看“实体”——如果收盘价高于开盘价,实体是红色,说明这个月多方占优;要是收盘价低于开盘价,实体绿色,空方更强势。实体越长,说明这个月的趋势越明显,比如连续三个月收出长红实体,基本能确定中期上涨趋势来了。

不过光看实体还不够,上下影线也得注意。上个月有只票,月K线收了根带长上影线的阳线,看着像是上涨遇阻,我当时有点犹豫要不要减仓。后来打开希财舆情宝,看它的AI舆情报告,发现那根上影线是因为月初突发利好冲高,但月底公司发了份低于预期的业绩预告,资金兑现离场导致回落。报告里还提到技术面分析,说月线级别的MACD还在零轴上方,中长期趋势没坏,只是短期需要消化利空。结果这个月果然企稳了,要是当时单凭K线形态卖了,就错过后面的反弹了。

月K线最核心的作用,是帮你判断大趋势。我见过太多人在日K线里追涨杀跌,却忽略了月线级别的下跌趋势——就像2023年有些消费股,日K线时不时反弹,但月K线一路创新低,这种票再怎么折腾都是逆势操作。反过来,如果月K线均线呈多头排列(5月线、10月线、20月线依次向上),哪怕中途日K线回调,只要月线不破关键支撑位,拿住就大概率有肉。我去年拿的一只票,月K线在20月线附近盘整了三个多月,每次回调到这里都有资金承接,后来一根大阳线突破,半年涨了80%,这就是月线级别的机会。

看支撑位和压力位,月K线比日K线靠谱多了。比如一只票月K线连续三次跌到15块附近就反弹,那15块就是强支撑;要是多次冲到25块过不去,25块就是强压力。我之前有个习惯,把月K线的支撑压力位记在本子上,后来用了希财舆情宝,发现它的AI舆情报告里直接有“技术面分析”,会标注长期支撑位和压力位,还会结合最近的舆情消息判断会不会突破,省了我不少事。而且每天打开小程序,它都会刷新免费查看额度,像我这种每天分析两三只票的,免费额度完全够用。

当然,月K线趋势好,不代表就能闭着眼买。去年有只新能源票,月K线看着要突破,但我用舆情宝的AI财报功能一查,它的财务AI评分只有58分(满分100),AI估值显示高估了20%,虽然技术面好看,但财务健康度不行,估值也偏高,后来果然冲高回落。现在我养成了习惯,月K线趋势好的票,必须过一遍舆情宝的财务AI评分和AI估值——评分高于80分、估值显示低估的,才会放进自选股,毕竟长期持有,基本面靠谱比啥都重要。

很多人看月K线容易忽略成交量,其实月线的成交量比日K线成交量更能说明问题。如果月K线收盘价创新高,成交量却比前几个月缩小,这叫“量价背离”,往往是趋势要反转的信号。我2021年就是因为没注意这个,拿着一只量价背离的白马股,结果月线见顶后跌了一年多。现在用舆情宝的AI研报功能,它会汇总券商的机构报告,里面专门有“技术面分析”板块,会提示量价关系是否健康,机构有没有因为量能问题下调评级,相当于多了个专业分析师帮我盯盘。

最后说个实操步骤吧,我现在分析一只票的长期趋势,会按这四步来:第一步,打开月K线,看均线排列(5月、10月、20月线),确定是上涨、下跌还是横盘趋势;第二步,找关键价位,看最近半年的支撑位和压力位在哪里;第三步,看成交量,有没有量价背离;第四步,打开希财舆情宝,查它的舆情评分(最近有没有持续利好)、财务AI评分(公司健不健康)、AI估值(贵不贵),这四个维度都没问题,长期拿着心里才踏实。

对了,如果你也想每天免费查看月K线相关的舆情评分、财务分析和机构观点,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就行,每天都会刷新免费额度,足够日常分析用了。觉得好用的话,也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里面会不定期分享看盘技巧。

点击下方入口,就能免费体验希财舆情宝,试试用它辅助分析月K线背后的机会和风险吧。毕竟炒股这事儿,多一个靠谱的工具,就少一分踩坑的可能。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