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新手朋友问我,现在开户万2的佣金算高吗。说实话这个问题我刚入市时也纠结过很久,那时候盯着佣金小数点后第三位算来算去,后来才发现自己一开始就搞错了方向。今天就结合我这些年的经验,跟大家好好聊聊股票交易里的成本问题,或许能帮你少走点弯路。
先说说万2佣金到底是什么概念。简单说就是每交易一万元,券商收2元佣金。不过要注意,现在很多券商有单笔最低5元的限制,也就是说如果只交易几千元,实际佣金可能会比万2高。比如交易五千元,按万2算应该是1元,但因为有最低5元限制,实际要收5元,相当于佣金变成了万10。所以万2佣金合不合算,得结合你的资金量和交易频率来看。
如果你的资金量不大,每个月就交易两三次,每次几万块,那万2和万1.5的佣金差距其实很小。我帮人算过,十万资金每月交易三次,万2佣金一年是720元,万1.5是540元,差180元。这点钱如果能通过一次正确的操作赚回来,根本不算什么。但要是你是高频交易,每天都进出好几次,那佣金差异累积起来就会很明显,这种情况确实可以找券商谈谈,看能不能调低到万1.2甚至更低。
不过我现在越来越觉得,纠结佣金高低有点像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真正影响炒股收益的,其实是那些看不见的隐性成本。我刚炒股那几年,总觉得佣金低就能省钱,结果有次因为没及时看到一家公司的突发利空公告,持仓当天跌了不少,等我反应过来已经晚了。后来算了算,那笔损失比我过去三年省下来的佣金总和还多。从那以后我才明白,信息差造成的错误决策,才是散户最大的交易成本。
怎么解决信息差这个问题呢?以前我每天要花两三个小时刷新闻看研报,眼睛都看花了还抓不住重点。有时候看到消息已经滞后了,股价早就反应完了。今年年初开始用希财网新出的希财舆情宝,才算真正把时间省了下来。它有个AI舆情功能挺实用的,自选股的新闻公告研报都会实时监控,紧急消息还会通过希财网公众号推送提醒。我现在每天早上开盘前,都会花十分钟看看自选股的舆情报告,里面有股价异动原因和利好利空消息汇总,还有技术面分析和业绩表现,看完心里就有数了,不用再自己到处找信息。
说到交易成本,除了佣金和隐性的信息成本,还有印花税和过户费。印花税是卖出时收千分之一,这是国家规定的,没法省。过户费是成交金额的十万分之二,双向收取,这个费用很低,对大多数散户影响不大。所以真正能通过自己努力优化的,主要还是佣金和信息获取效率。
可能有人会说,我资金量小,就算佣金高一点也没关系。但我见过不少新手,刚开始资金不多,却喜欢频繁交易,结果一年下来佣金支出占了本金的好几个点。这种情况下,确实应该找个佣金低的券商。不过更重要的是,别让频繁交易本身成为更大的成本。很多人因为频繁交易,加上信息滞后,来回割肉,那点佣金省下来根本不够填坑。
后来用希财舆情宝后,我发现它的AI研报功能也挺有用。以前看研报要一个个券商找,现在它会汇总全网研报,生成股票评级和机构报告,里面有投资评级和目标价,还有机构对公司发展机会的分析。对于没时间研究基本面的人来说,这能帮你快速了解一家公司的机构观点,避免踩中一些明显的雷。
其实判断佣金高不高,关键看你的交易习惯和资金规模。如果是价值投资,一年交易不了几次,万2和万1.5的差距微乎其微,不如把精力放在选好公司上。如果是短线交易,那就得算清楚佣金对收益的影响,该降佣就去谈。但不管哪种方式,都别忽视信息获取的效率,这比佣金高低重要得多。
现在希财舆情宝有免费体验活动,每个用户每天都会刷新舆情报告和评分的免费查看额度,刚开始用完全够用。要是觉得功能不够,买个会员也不贵,对比信息差可能造成的损失,这点投入真不算什么。想试试的朋友可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获取更多功能入口。
最后想说,炒股赚钱从来不是靠省佣金省出来的,而是靠认知和执行力。把时间花在提升自己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决策质量上,比盯着佣金小数点后几位划算多了。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交易方式,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