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市那几年,我总被各种技术指标搞得头疼。尤其是量比,有时候看到数字飙到5以上,就觉得机会来了,急着加仓,结果好几次都被套在高位。后来亏得多了才慢慢明白,量比这东西,真不是越高越好那么简单。
量比其实就是当天平均每分钟成交量和过去5天平均每分钟成交量的比值。简单说,就是现在的成交活跃度和之前比怎么样。比如过去5天每天这个时段平均成交100手,今天同一时段成交了300手,量比就是3。这个数字能直观反映当下市场对这只股票的关注程度。
一般来说,量比高说明当下交易活跃,买卖的人多。但活跃不一定是好事。如果一只股票已经涨了不少,在高位突然放量,量比冲到4以上,这时候就得小心。可能是主力在出货,趁着热闹把筹码抛给散户。我以前遇到过好几次,量比看着漂亮,追进去第二天就跌,后来才知道那是主力在诱多。股价在高位时,大量筹码换手往往不是好事,毕竟谁会在高位接盘呢,多数是散户跟风。
反过来,如果股票在低位横盘了很久,突然某天量比放大到2到3之间,股价慢慢上涨,这时候可能是资金开始关注,有启动的迹象。不过这也得看有没有消息面配合,比如公司是不是有利好,或者行业是不是有政策支持。要是没消息,单纯量比高,也可能是短期资金炒作,涨几天就跌回去。这种时候最怕的就是消息不对称,自己以为是启动,结果是主力短期拉高出货。
说实话,光看量比是不够的。我以前就吃过只看量比的亏,忽略了背后的消息和公司基本面。有时候量比突然上去,可能是出了利空消息大家在抛售,也可能是利好消息资金在抢筹。分不清这些,判断就容易出错。比如有次看到一只股票低位量比突然到3,想着要启动,结果当天晚上就出了业绩预告不及预期的公告,第二天直接低开,原来早上的量比高是提前知道消息的资金在跑路。
后来我开始用工具辅助分析,现在每天看盘前都会打开希财舆情宝。它有个AI舆情功能,能实时监控自选股的消息,不管是新闻研报还是突发公告,都会第一时间汇总,还能用AI分析是利好还是利空。比如量比突然升高的时候,我会马上在舆情宝里看对应的消息,要是显示有利好而且舆情评分在80分以上,结合低位放量,心里就有底了;要是舆情提示有潜在利空,量比高可能就是资金在出逃,这时候就得谨慎。最开始我也是抱着试试的心态用,毕竟每个用户每天都有免费查看额度,刷新的舆情报告评分都能看。后来发现用着顺手,每天花几分钟就能搞清楚量比变化的原因,比自己到处找消息省太多时间。现在就算没买会员,免费额度也够日常分析用,投入成本几乎没有,换来的却是判断准确率的提升,挺划算的。
除了量比高,量比低也得注意。如果股票一直缩量,量比在0.5以下,说明交易冷清,买卖的人少,股价可能继续横盘或者下跌。这时候就算技术形态看着好,也得等放量再动手,不然容易被套在死水里。我现在会结合舆情宝的技术面分析来看,它的舆情报告会把量比和K线形态结合起来,比如缩量时是不是到了支撑位,有没有止跌信号,这样判断起来更全面。
所以说,量比高低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看位置趋势和背后的原因。新手炒股别盯着一个指标不放,得多维度分析。现在我每天看盘都会结合量比和舆情消息,有时候还会用舆情宝的财务评分和研报评级,看看公司基本面怎么样,机构有没有关注。这样一套下来,踩坑的概率就小多了。
如果你也经常被量比变化搞得纠结,或者想知道怎么结合消息面分析量比,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推送的复盘里会提到量比相关的知识点。或者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免费体验一下,看看它能不能帮你理清量比背后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