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看盘的时候总会遇到大宗交易折价的情况,后台也经常有朋友问我这种交易到底是好是坏。说实话,我刚开始做股票那几年,看到大宗交易折价就心里打鼓,总觉得是机构在跑路,后来接触的案例多了才发现,这里面的门道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
先说说什么是大宗交易折价交易。简单讲就是大机构或者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卖出股票,成交价格比当天的收盘价低。比如当天收盘价10元,大宗交易9.5元成交,这就是折价5%。很多人看到折价就觉得是利空,其实不一定,得结合具体情况看。
我见过折价率不到3%的交易,第二天股价该涨还是涨。也见过折价超过10%的,结果股价连着跌了一周。这里面最关键的是弄清楚为什么会折价交易。常见的原因有几种,有的是机构正常调仓,手里某只股票仓位太重了,通过大宗交易快速减仓,这种时候折价只是为了吸引接盘方,不一定代表不看好这只股票。还有的是大股东减持,按照规定减持要公告,大宗交易是常用方式,这种时候折价可能传递出股东对短期股价的看法,但也得看减持比例,少量减持可能影响不大。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流动性问题,有些股票平时交易不活跃,大资金想卖只能折价,不然没人接得住。
判断折价交易好坏,我习惯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是折价率高低,一般来说折价率在5%以内算正常,超过5%就要多留个心眼,要是超过10%就得非常谨慎了。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得看市场环境,牛市里折价率高可能很快被消化,熊市里一点折价都可能被放大。第二个是交易规模,几百万元的大宗交易和几亿元的肯定不一样,后者对股价的冲击明显更大,尤其是小盘股,大额折价很容易让散户跟着恐慌。第三个是看交易双方,机构和机构之间的交易,跟大股东和机构之间的交易,含义可能完全不同,前者可能是专业机构之间的换手,后者可能涉及股东对公司的预期。
以前分析这些的时候特别费劲,得自己去查大宗交易的买卖方信息,看股东近期有没有减持计划,还要翻公司最近的公告和新闻,有时候消息太多看不过来,漏掉一两个关键点就可能判断失误。后来用了我们希财刚上线的舆情宝,才发现这些问题其实有更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拿大宗交易来说,舆情宝的AI舆情功能会实时监控全网消息,只要有大宗交易相关的公告或者新闻出来,系统很快就会推送提醒,还会用AI分析这条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可能对股价有什么影响。每天更新的舆情报告里,会专门分析股价异动的原因,里面就包括大宗交易的情况,还有技术面和业绩表现这些动态,不用我自己去到处翻资料了。
除了看大宗交易本身,公司的基本面也很重要。如果一家公司财务状况好,业绩稳定增长,就算出现大宗交易折价,可能也只是短期波动,长期还是看公司价值。但要是公司本身财务就有问题,再加上大额折价,风险就比较高了。这时候舆情宝的AI财报功能就派上用场了,它会生成财务AI评分和AI估值,评分越高说明公司财务越健康,估值能看出股票是高估还是低估。我现在分析公司的时候,都会先看看这个评分,省了自己去抠财务报表的时间,对普通股民来说也更直观。
普通股民遇到大宗交易折价,不用急着操作。先看看折价率和交易规模,再结合公司最近的消息和市场环境。如果是短期交易,注意技术面的支撑位和压力位;如果是长期投资,重点看公司的基本面和估值。当然这些都需要及时准确的信息,靠自己搜集确实很难做到全面。
其实现在获取这些信息没那么复杂,我们团队做舆情宝的初衷就是帮大家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每天打开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就能免费查看舆情评分和报告,额度每天都会刷新,就算不买会员,基础的分析需求也能满足。投入成本不高,但能帮你快速理清大宗交易背后的逻辑,避免踩坑,这笔投入还是挺值的。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股市里没有绝对的好坏,大宗交易折价也一样,关键是用对方法去分析。如果想更深入地了解大宗交易对股票的影响,或者想试试用AI工具辅助分析,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或者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都能免费体验,说不定能帮你少走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