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朋友问我,dk点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只要跟着dk点买卖就能赚钱?作为在A股市场折腾了快十五年的老股民,我得说,dk点确实是很多股民常用的买卖参考,但要说靠它稳赚不赔,那可就太天真了。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聊聊,dk点到底是什么,以及我这些年用dk点踩过的坑和总结的经验。
先把话说透,dk点其实就是“买点”和“卖点”的简称。D对应的是Buy(买入),K对应的是Sell(卖出)。咱们平时看的技术指标里,像MACD、KDJ、均线系统这些,都会出现类似金叉、死叉的信号,很多软件就把这些信号标记成D点(买点)和K点(卖点)。比如MACD金叉,也就是短期均线上穿长期均线,软件可能会跳出个D点提示买入;死叉的时候就跳出K点提示卖出。听起来挺简单对吧?但真要靠这个赚钱,门道可不少。
我刚入市那会儿,就迷信过dk点。当时用的免费软件,看到D点就满仓冲,看到K点就清仓跑。结果呢?三个月下来,账户亏了快三成。印象最深的一次,一只股票KDJ在20以下金叉,软件弹出D点,我想着“超卖反弹,机会来了”,立马重仓买入。结果第二天公司出了个业绩预亏公告,股价直接跌停,K点信号倒是准时出现了,但已经亏了十几个点,割肉都来不及。后来才明白,单一指标的dk点,就像盲人摸象,根本看不清全貌。
这几年我学乖了,看dk点之前,一定会多问几个问题:这个D点背后有没有基本面支撑?市场情绪现在到底怎么样?有没有突发消息没考虑到?光靠眼睛盯着K线图肯定不行,得有工具帮忙。去年希财舆情宝刚上线的时候,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用了用,没想到现在成了每天必看的“炒股搭子”。
就说上个月吧,有只股票出现MACD金叉的D点信号,放在以前我可能又冲动了。但那天我先用舆情宝查了它的舆情评分,发现评分从80多分掉到了50分,再点进去看详情,原来前一晚公司发了个关于重大合同终止的公告,虽然技术面上是D点,但舆情面已经出了利空。这种时候的D点,就是典型的“陷阱点”,碰都不能碰。后来那只股票果然跌了15%,庆幸自己没踩坑。舆情宝这点挺好,全网的新闻、公告、研报都会实时监控,紧急消息还会推送到微信上,不用自己天天刷财经新闻,省了不少事。
当然,也不是所有dk点都是陷阱。去年四季度有只股票,均线系统出现D点,我看了下舆情宝的AI财报功能,它的财务AI评分有92分,属于财务健康度比较高的公司,再看AI估值,显示当前股价低估,预期上涨空间有20%左右。这时候结合D点信号,我才敢小仓位介入,后来果然涨了一波,到K点信号出现时止盈,赚了12个点。这就是技术面和基本面结合的好处,而财务评分和估值这些数据,以前我得自己算半天,现在舆情宝直接生成,省了我不少时间。
其实用dk点的核心,是别把它当成唯一标准。我现在的习惯是,看到D点信号,先打开舆情宝看看三个东西:第一是舆情评分和最新消息,确保没有突发利空;第二是财务AI评分,至少得在70分以上,说明公司经营没问题;第三是研报评级,看看机构最近是增持还是减持。这三个维度都没问题,D点才值得考虑。反过来,看到K点信号,也会看看是不是有主力故意砸盘,或者只是正常回调,这时候舆情宝的机构观点汇总就很有用,能帮我判断卖出的必要性。
很多新手朋友总觉得,炒股就是找个“万能指标”,按一下按钮就能赚钱。但市场哪有那么简单?dk点就像航海时的指南针,能告诉你方向,但能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还得看天气(市场情绪)、船的状况(公司基本面)。以前没有工具的时候,我每天要花三四个小时翻研报、看公告、算财务数据,现在用舆情宝,这些信息都汇总好了,每天早上花20分钟就能把重点股票的情况过一遍,效率高多了。
对了,舆情宝每天都有免费查看额度,像舆情评分、财务评分、研报观点这些核心功能,不用花钱就能看,就算想深入用,会员价格也不贵,一杯奶茶钱能用一天,比起以前交的学费,这点投入真不算什么。想试试的朋友,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或者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的免费额度不用白不用。
最后再叮嘱一句,dk点是工具,不是圣旨。真要在股市里长期活下去,得学会多维度分析。与其天天盯着K线图等D点K点,不如花点时间把公司的基本面、市场情绪搞清楚。现在有了像舆情宝这样的工具,把复杂的信息简单化,普通股民也能少走弯路。觉得有用的话,别忘了点击文末入口,免费体验一下,或许能帮你避开不少dk点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