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股票这五年,我见过太多“利好变利空”的情况,其中定增获批后股价往下砸的例子,至少能拉个几十条聊天记录——明明公告写着“定增申请获得证监会核准”,第二天开盘直接低开2个点,接着连跌三天,很多新手朋友盯着K线问我“是不是消息错了”,其实这里面的门道,比看财报里的“扣非净利润”还藏得深。
第一个原因,是定增参与方的“成本控制”。大家都知道,定增的发行价通常是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均价的80%,简单说,如果股价越高,参与定增的机构要掏的钱就越多。所以有些情况下,上市公司或者背后的资金会在定增获批后,通过小幅度的连续下跌,把前20日均价压下来——去年有只制造业的票,定增获批前股价刚涨了15%,结果获批当天就开始阴跌,连续10天缩量下跌,后来看定增公告里的定价,刚好是前20日均价的80%——等于这10天的下跌,直接帮参与方省了近20%的成本。这种操作不是“利空”,是“利益分配”,只是散户摸不清里面的规则而已。
第二个原因,是主力在“收集筹码”。定增获批后,很多散户会觉得“这是利好,股票要涨”,所以抱着不卖;但如果股价突然下跌,散户就会慌——“是不是我理解错了?是不是有隐藏的利空?”然后赶紧卖出。我之前跟踪过一只医药股,定增获批后连续三天大跌,每天换手率都在5%以上,当时看盘口,大单砸下去但接盘的也多,后来一个月后股价涨了30%,回头看那段下跌,就是主力借着“利好兑现”的由头,把散户的筹码接过来。主力要的不是“现在涨”,是“以后涨的时候手里有足够的货”。
第三个原因,是“市场预期差”。定增好不好,要看“募来的钱用来干嘛”。如果定增是投主业扩产能、搞研发,市场会觉得“公司要壮大”;但如果是补流动资金、还债务,或者投的项目和主业不相关,市场就会觉得“这钱没用到刀刃上”。今年有只科技股,定增获批后股价跌了8%,后来看公告里的募投项目,是“补充流动资金”,而之前公司说要投的芯片研发项目没提,市场觉得“原来定增不是搞主业”,所以直接卖票——不是定增本身利空,是市场对“定增用途”的预期落了空。
其实这些逻辑,我也是最近两年才摸透的——以前光是找定增的公告、看市场的讨论、分析机构的观点,就得花三四个小时,有时候还漏了关键消息。后来用了希财舆情宝,直接把自选股加进去,它会实时监控定增相关的所有消息,不管是公告里的募投项目变更,还是论坛里散户的讨论,甚至机构研报里对定增成本的分析,都能汇总过来,而且AI会直接解读“这个定增对股价是利好还是利空”,用大白话讲清楚影响。比如上个月有只票定增获批,舆情宝直接提示“募投项目是扩产能,但当前行业产能过剩,市场预期偏空”,我提前看到这个分析,就没跟着散户往里冲。每天花1块钱,比我以前自己翻几个小时资料管用多了,信息差赚的钱早就覆盖成本了。
最后想说,定增后的股价波动,从来不是“利好就涨、利空就跌”那么简单——里面藏着资金的算盘、散户的心理、市场的预期。要是你也想省点时间摸清楚这些门道,不妨去希财网公众号看看,或者直接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每天有免费的舆情评分和报告可以看,至少能帮你少走点我以前走过的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