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股票这么多年,经常有新手朋友问我,大宗交易溢价率负了是啥意思?是不是利空?今天我就把自己这些年摸透的门道跟大家聊聊,尽量说直白点,别整那些绕人的术语。
先明确下,大宗交易就是大笔股票买卖,比如机构、大股东之间的交易,金额大到一定程度,所以不在平时的竞价盘里走,单独找时间撮合。而溢价率,就是大宗交易的成交价格和当天股票收盘价的比值——如果成交价比收盘价高,就是正溢价;比收盘价低,就是负溢价,也就是大家说的折价交易。
溢价率为负的原因,我总结了最常见的三类。第一类是大股东减持。比如公司实控人或者持股5%以上的股东要套现,直接在二级市场卖会砸股价,所以走大宗交易,但买家要折扣才愿意接大份额,比如收盘价10块,买家出9块5,溢价率就成了-5%。第二类是机构调仓。比如某基金要清仓一只股票,另一家机构觉得估值合理,但不想按收盘价买,谈个小折扣成交,这种折价通常不会太大。第三类是市场情绪不好。如果市场在跌,或者股票有负面消息,买家更谨慎,得更低价格才肯接,溢价率自然变负。
很多人问,溢价率负了是不是马上要跌?其实不一定,得看背后逻辑。比如去年有只股票连续三天大宗交易溢价率-3%左右,我用希财舆情宝查了下,是二股东个人债务问题减持,AI分析说这是个人行为不涉及公司基本面,再看机构报告里说公司新业务要盈利,三季度业绩超预期,我就没慌,结果后面股价因为业绩预告涨了10多个点。但如果是连续一周溢价率-8%以上,接盘的是小机构或游资,那就要小心,说明卖盘压力大,股价大概率承压,这时候我会用舆情宝查舆情评分,要是持续下跌又没利好,就先减仓。
其实做投资最累的是信息差,以前我天天盯新闻研报,眼睛酸还漏信息,后来用了希财舆情宝才算解脱——它能实时监控自选股的所有舆情,新闻、公告、用户讨论都能抓到,还用大白话分析每条消息的影响,每天更新的舆情评分和机构报告结合起来,不用翻几十篇研报就能知道公司基本面和市场情绪。关键是每天就花1块钱,比买咖啡还少,省下来的时间陪家人不香吗?
对了,想试试的朋友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或者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查看额度,刚好查自己手里股票的舆情。
最后想说,大宗交易溢价率负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绝对利空,关键是搞清楚为什么折价、谁在买卖、基本面有没有变。与其听网上瞎猜,不如用工具摸透信息——投资赚的,就是信息差的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