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第一次买新股,我凌晨就守着开盘,结果刚涨20%就被临时停牌,等复牌已经懵了——原来不是所有新股都能随便涨啊?后来翻了一堆规则才搞明白,新股不设涨跌幅的天数,居然跟板块直接挂钩。
先讲最常见的主板,也就是沪市主板和深市主板的新股。现在的规则是,首日不设涨跌幅,但有严格的临时停牌机制:集合竞价阶段,报价不能超过发行价的20%,不然系统直接拒单;开盘后,如果涨幅达到20%,会临时停牌30分钟;要是复牌后继续涨到30%,再停牌30分钟,直到收盘前5分钟才恢复连续竞价。简单说,主板新股首日的涨幅其实被分段管控了,不会出现涨50%直接冲的情况。
再看科创板和创业板,这两个板块的新股更灵活——前5个交易日完全不设涨跌幅限制,不管涨多少还是跌多少,都不会触发临时停牌。我之前买过一只创业板新股,第三天就跌了15%,当时没搞清楚规则,以为跟主板一样首日才波动大,结果亏了不少。后来问了券商朋友才知道,这两个板块主要是科技、创新型公司,市场对它们的估值分歧大,前5天给足时间让价格充分博弈,反而比主板更考验判断力。
其实炒新股,比规则更重要的是“盯舆情”。我之前踩过的坑,大多是因为没及时看到消息——比如有次买了只主板新股,首日涨了18%,我以为稳了,结果收盘前半小时出了个行业监管的消息,直接跌回发行价,我根本没来得及卖。后来才明白,新股的价格波动,90%都跟实时舆情有关:公司的突发公告、行业的政策变化、分析师的观点调整,甚至网上的用户讨论,都会瞬间影响市场情绪。
现在我学聪明了,每天都会用希财舆情宝看新股的舆情。它能实时监控全网的新闻、公告、研报还有用户讨论,要是有紧急消息,希财网公众号还会推送提醒。最实用的是AI解读功能,每条消息都会直白说清楚是利好还是利空,比如上周有只新股上市第二天出了个产能扩张计划,舆情宝直接提示短期利好业绩释放,但若产能过剩风险未提及则需警惕,我就没盲目加仓,后来果然因为行业产能过剩的消息跌了8%。关键是它每天更新的舆情评分,能直观看到新股的情绪趋势,不用自己翻几十页新闻,省了好多时间。
其实炒新股的核心,就是先搞懂规则,再盯紧舆情。规则是基础,比如你要是把创业板的5天不设限当成主板的首日限制,肯定要踩坑;而舆情是关键,因为新股没有历史走势参考,所有的涨跌都来自市场对信息的反应。我现在的习惯是,每天早上用10分钟看舆情宝的新股舆情报告,里面有股价异动原因、利好利空消息,还有机构观点汇总,不用自己到处找信息,省心多了。
如果你们也想省点时间盯新股舆情,可以去希财网公众号看看,或者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每天有免费的舆情刷新额度。反正我现在每天花1块钱,比自己翻新闻高效多了,毕竟炒新股,赚的就是信息差的钱,省下来的时间用来研究别的股票,早就把成本赚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