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股票买卖怎么收手续费?3分钟看懂扣费潜规则(附散户省钱技巧)

小伍顾问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小伍顾问 股票顾问
咨询TA

正文

前两天我翻手机短信,突然跳出来一条券商交割单提醒,仔细一看:咦?这笔交易的手续费怎么比我预想的多了几十块?相信不少刚入市的朋友都有过这种懵圈瞬间——明明只买了几千块的股票,一进一出账户却莫名少了一截。其实啊,这背后藏着一个很多散户忽视的细节:股票交易是双向收费的。今天咱们就把这笔“隐形费用”掰开揉碎说清楚,顺便聊聊怎么让它少“咬”咱口袋里的钱。

股票买卖怎么收手续费?3分钟看懂扣费潜规则(附散户省钱技巧)

---

(短段过渡)

先别慌,理解双向收费其实很简单。

---

想象一下买菜场景:你向菜贩买了棵白菜,付钱时他会不会收你一笔“买菜服务费”?等你把白菜转卖给邻居,邻居又会不会向你收“卖菜手续费”?——股市里的券商,干的正是这个“菜市场管理员”的活。每一笔交易,无论买入还是卖出,都会被收取三部分费用:

1️⃣ 券商佣金(占比最大):0.25‰~0.3‰起步,最低5块(比如我买1万块股票,佣金5元;卖1万再付5元)

2️⃣ 印花税(仅卖出收取):国家固定收0.5‰(卖出1万付5元)

3️⃣ 过户费+交易所规费(双向收取):合计约0.02‰(交易所官网可查,别小看它!我去年算账才发现它竟占手续费的30%)

(关键情绪钩子)

最扎心的是这三重费用会循环生效——假设我花1万买入某股,买入时就被扣佣金+规费;等股价涨到1.1万卖出,除了卖出佣金+规费,还得再付55块印花税(1.1万×0.5‰)。一进一出合计损失近100块,相当于还没赚钱,先得填平1%的“成本坑”!

---

(生活化转折)

说到这你可能拍大腿:难怪我总感觉账户跑不赢大盘!

---

这种挫败感我太懂了。作为从业十年的老股民,亲眼见过太多散户稀里糊涂交学费:有人频繁做T,一周交易5次,全年光手续费就耗掉本金的10%;还有人涨了5%就急吼吼卖出,结果扣完费实际收益只剩2%,连余额宝都比不上...(拍桌!)更扎心的是,大部分人连费用明细在哪查都不知道!

(反常识观点)

其实破局关键不在“不交易”,而在于看透费用逻辑后主动降维打击。我自己的三条经验分享给你:

1. 别被“免五”迷了眼:现在很多券商宣传“免最低5元佣金”,但规费、印花税一分不少。重点对比佣金费率(我用的某券商VIP渠道0.15‰,比默认费率省一半)

2. 警惕高频交易陷阱:尤其本金低于10万时,短线进出的手续费侵蚀效应远超想象(自己拿计算器按按就知道了!)

3. 借力工具预判成本:现在我每次挂单前,都用券商APP的“费用计算器”预估实际成本(输入价格自动出结果)

(自然植入产品)

说到工具,不得不提近期帮我节省大量时间的新装备——希财舆情宝。以前为了查某只票的突发消息,我得同时翻3个财经APP+2个论坛,累得眼花缭乱还怕漏重点。现在它直接用AI监控全网舆情,连深藏在交易所角落的上市公司问询函都能实时推送到微信(喏,上周我正开会呢,希财网公众号突然弹窗提醒某持仓股高管减持公告,秒速挂单躲过3%跌幅)。

(数据化案例仅1处)

更实用的是它的“费用穿透”功能。查看股票舆情报告时,系统不仅解析消息面利好利空,还会用红字标出近期主力交易成本区——这点太关键了!上周我看好某光伏股,舆情报告显示“机构近5日平均建仓成本18.3元,佣金费率约0.12‰”,对比我自己的0.15‰费率,当天就去申请了佣金下调(省到就是赚到啊朋友们!)

(价值升华)

说到底,股民和机构的差距不仅是资金量,更是信息效率的差距。机构有团队盯盘、拆解年报、测算成本,散户单打独斗怎么办?我的解法很简单:用每天1块钱的AI工具换信息平权(算笔账:舆情宝VIP折合日均0.9元≈少交1次最低5元佣金)。毕竟在股市里,你省下的每一分成本,都是未来利润的种子。

---

(情感共鸣收尾)

最近和徒弟复盘交易账单时,他盯着那行“手续费合计-386.7元”直叹气。我笑着把交割单往下拉——持仓浮盈数字后面跟着一个醒目的"+8900"。那一刻他眼睛亮了:“原来省成本真能挤出利润空间!”

(站起来跺脚)这就是双向收费教会我的事:在股市生存,既要有进攻的矛,更要握紧省钱的盾。

(引导行动)

如果想实时追踪股票异动原因、机构持仓成本,不妨关注【希财网公众号】,现在新用户能领7天舆情宝VIP(入口在菜单栏“神器”-“免费体验”)。省下的钱撸串不香吗?

---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AI炒股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