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我的自编指标踩坑记:技术派亏钱的致命盲点,加个监控器少走2年弯路

小黄顾问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小黄顾问 股票顾问
咨询TA

第一次打开股票软件的公式编辑器时,我看着满屏的函数和闪烁的光标,感觉像面对一堵加密的墙。那种想亲手打造独门武器的冲动,被密密麻麻的代码浇了个透心凉。"不就是把想法变成数学语言吗?" 我嘟囔着,结果下一秒就被"动态引用"和"递归函数"教做人。

我的自编指标踩坑记:技术派亏钱的致命盲点,加个监控器少走2年弯路

相信我,每个想自创指标的人都有过这种挣扎。但当我终于写出第一个能用的波动率指标时,那种掌控感比抓到涨停还爽快。今天,就把我趟过的坑、踩过的雷摊开来聊聊。

▍ 为什么非要自己折腾?

市面上现成的指标不够用吗?真不够。去年盯某只工业股时,我发现它每次放量突破20日均线后总会回踩,但回踩幅度和行业景气度强相关。这种特定场景下的量价关系,现成指标根本没法精确捕捉。

所谓指标编写,本质上是在翻译你的交易直觉。你看盘积累的"盘感"—比如"放量得配合板块轮动才有戏""尾盘急拉要小心"—都能通过函数变成可视化的信号线。

▍ 小白入门四件套(真没想象中难)

刚开始别好高骛远,记住这四个核心构件就够搭出基础模型:

1. 价格数据调用

OPEN(开盘价)、HIGH(最高价)这些是地基。试试简单组合:(HIGH + LOW + CLOSE)/3,这就是最基础的价格中枢线。

2. 函数就像乐高积木

MA(CLOSE,5) — 5日均线

REF(CLOSE,1) — 昨天收盘价(我经常用来算涨跌幅)

COUNT(CLOSE>OPEN,3) — 统计最近3天有几根阳线

3. 逻辑判断是灵魂

当我要找"缩量回踩趋势线"的买点时,会这样表达:

VOL < MA(VOL,5) // 成交量低于5日均量

AND CLOSE > MA(CLOSE,20) // 股价在20日线上方

AND CLOSE < REF(LOW,1)*1.005 // 收盘价比昨日最低高0.5%以内(回踩确认)

4. 可视化让信号跳出来

用DRAWICON在满足条件处画箭头,用COLORRGB把超卖区染成刺眼的红色。当初第一次看到自己写的买点信号精准弹出时,差点在电脑前欢呼出声。

▶ 避不开的硬骨头:指标钝化

去年用自编的趋势指标抓反弹,明明信号已出股价却继续跌。后来发现是震荡市里参数需要动态调整—这就是指标最坑爹的地方:回测漂亮得像PS过,实盘却总水土不服。

解决方案?得引入自适应机制。比如把均线周期从固定值改成基于波动率伸缩:当ATR(真实波幅)大于阈值时自动缩短均线周期增强灵敏度。这个优化花了我两周调参数,头发都薅掉一把,但胜率确实提升了。

(此处插入情绪钩子:自编指标最致命短板居然是...)

说到这不得不扎心提醒:我们呕心沥血写的指标,本质是在加工延迟信息!K线是历史数据,消息才是点燃行情的火药。有次我根据量价指标精准抄底,结果当晚公司突发减持公告,第二天直接跳空低开埋人—那一刻才懂什么叫降维打击。

⚠️ 信息差才是散户的阿喀琉斯之踵

庄家用十几台服务器抓取全网舆情时,散户还在手动刷新财经网站。政策解读、订单中标、行业传言...这些关键变量根本无法量化进指标。去年光伏龙头突发技术突破,我在三天后才从券商研报里看到消息—而股价早已起飞。

这也是为什么我现在每天开盘前必做这件事:花1分钟扫一眼「希财舆情宝」的股票监控报告。 自选股的全网动态像快递柜取件通知一样弹出来:

✅ 机构凌晨下调评级的利空

✅ 行业论坛曝光的客户订单

✅ 财报暗藏的应收款风险

✅ 甚至同行社交账号的含沙射影

特别是它用白话解读消息影响的功能直戳痛点。比如把"公司获得政府补助"翻译成:"短期提振利润表,但需观察补助持续性,警惕利润虚胖"——这种解读让我避开了某只靠补助粉饰业绩的消费股。

▍ 给指标加装信息引擎

现在的指标系统里,我加入了舆情判断模块:当技术指标出现买点信号时,自动关联「希财舆情宝」的舆情分。只有技术面+舆情面双绿灯才开仓。最近半年最大收获是:避开7成技术形态完美的"消息雷"。

(操作指引但不引导)

如果你也在熬夜调参数,不妨试试我的笨办法:把舆情监控交给AI工具。在希财网公众号回复"舆情工具"能领3天VIP,亲自体验下"上午突发利空→手机弹出预警→及时止损"的轻松感。尤其量化玩家接入API后,舆情变量终于能写进策略了—这事我能兴奋地聊三天三夜。

后记

上次参加投资人聚会,某私募经理的话让我后背发凉:"现在靠纯技术面挖阿尔法?不如去博物馆找恐龙。" 当时还觉得刻薄,直到自己掉进指标陷阱才明白:K线是果,信息才是因。

现在看着自编指标叠加舆情热力图的界面,有种给交易系统装上透视镜的踏实感。技术指标不再是赌博的骰子,而是配合基本面狩猎的瞄准镜—这种认知升级,或许才是编写指标最大的意义。

_________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AI炒股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