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散户警惕!九转序列的3个致命盲区,我用这招避开20%的坑

梁经理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梁经理 股票顾问
咨询TA

早上六点半,咖啡的香气还没散开,我就被手机震醒了——是个老同学的电话。"听说最近有个'九转序列'特别神?是不是真有指标能预测股票高低点?"他语气里透着熬夜翻论坛的疲惫。我揉着太阳穴叹气:"这指标吧,就像天气预报里的'局部有雨',你盯着它打伞吧,太阳出来了;你不带伞吧,淋成落汤鸡…"

散户警惕!九转序列的3个致命盲区,我用这招避开20%的坑

* * *

九转序列到底是个啥?

简单说,它就像给K线图装了个"计数器"。当股票连续9天收盘价都比前4天高,系统会标出数字1-9,俗称"上涨九转";反过来连续9天收盘价都比前4天低,就是"下跌九转"。原理挺朴素:涨多了可能回调,跌多了可能反弹。

但问题来了:凭什么一定是"9"?

有朋友翻出《道德经》"九转还丹"跟我辩,说这是玄学智慧。其实真没那么复杂——最早发明这指标的投资人叫汤姆·迪马克,他测试过大量数据发现,当价格连续9次突破短期趋势,市场情绪容易走向极端。就像人连续加班9天后,总得喘口气吧?

---

真实市场里的魔幻现实主义

去年光伏板块那波行情,我亲身经历过"九转失效"的魔幻场面:某龙头股出现上涨九转信号后,居然又连涨了13天!后来复盘时才明白:当时政策突然加码,机构研报铺天盖地,情绪直接把技术指标碾碎了。

> 关键教训:九转序列最怕两件事——

> 1️⃣ 突发黑天鹅(比如董事长被立案)

> 2️⃣ 政策红利突袭(比如行业补贴翻倍)

> 它的软肋,恰恰藏在它最骄傲的地方:只计算价格,看不见事件和人心。

---

我的笨办法进化史

早期我也迷信"数到9就反向操作",结果被市场反复打脸。后来在券商做投研时学了一招:把九转序列当成"预警闹钟"而非"操作按钮"。具体这么用——

1. 下跌九转出现时:马上翻公司公告(是否有业绩暴雷)

2. 上涨九转出现时:查查行业新闻(是否有监管约谈)

3. 连续三次失灵:直接放弃这个标的(说明有更大能量在控盘)

去年用这个笨方法躲过了医药板块的"九转埋人坑":当时某疫苗股出现买入信号,结果一查CDE刚发布技术指导原则,第二天果然暴跌8%。

---

现在的作弊器:让AI替我盯梢

直到接触了咱团队做的希财舆情宝,我才从"手动查信息"的苦海里解脱。有次港股科技股突现下跌九转,我正想查原因,手机"叮"一声弹出预警:

> *"【突发】反垄断处罚细则落地,某平台经济公司被约谈"*

这提醒直接来自希财舆情宝的自选股监控,它用AI爬遍了全网公告、社群讨论、分析师纪要。更绝的是报告解读——不仅标出"政策利空",还用大白话解释:*"罚款比例低于预期,可能短线恐慌后修复"*。结果第二天股价深V反弹,完美验证判断。

---

给散户的真心话

技术指标就像后视镜,能看走过的路,照不出前面的坑。最近用希财舆情宝的AI日报时感触更深:它每天把机构研报、舆情异动、资金流向揉成一份"路况简报",前天还特意标了行小字:

> *"九转信号与北向资金流向背离,警惕诱多陷阱"*

说实在的,一年前要查这些数据,我得同时开五个软件,现在每天地铁上刷3分钟报告全搞定。花1块钱省3小时,散户的信息差焦虑,说到底就是时间兑换效率的战争。(悄悄说:文末有免费体验入口,试过就知道值不值)

---

最后泼盆冷水

看到这儿的你可能想找"万能钥匙",但投资市场最公平的地方就是——没有圣杯,只有幸存者偏差。连股神巴菲特办公室墙上都挂着:"预测雨水无意义,建造方舟才有用"。

> *下次看到九转信号时,先问自己三句话:*

> - 最近五天该股票上过热搜吗?

> - 本月有大小非解禁吗?

> - 同行企业发财报了吗?

如果答不上来… 要么亲手建个信息库,要么让工具替你建。毕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筛选能力比预测能力更值钱。

(文末彩蛋:关注【希财网】公众号回复"九转避坑",领取20页实战案例手册;点击→ 免费体验AI舆情神器 ←把开盘后的突发消息塞进口袋)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AI炒股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