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上周亲戚聚会,又被拉着问怎么选股,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了。老张指着手机屏幕上的红红绿绿一脸迷茫:“同花顺我知道,里面那个选股器功能好像挺牛,但我点进去就晕菜了!” 看着他满屏的自选股毫无章法,我想起自己刚入市那会儿,工具一堆,信息爆炸,焦虑得晚上睡不着。真不是吓你,不懂筛选的投资者,在信息海里捞针,太容易翻船了。今天,我就掰开了揉碎了,把手把手用过无数遍的“同花顺选股器”的核心用法,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交给你。相信我,这玩意儿没那么神秘,关键是方法得当。
第一步:别急着选,先想清楚你要找啥样的姑娘(股票)!
嘿,这步最关键,也最容易错!打开同花顺选股器(通常在顶部导航栏“选股”或“分析”菜单里能找到入口),扑面而来密密麻麻的条件选项:基本面、技术面、行情、股东研究、特色指标……眼花缭乱吧?就像去相亲市场,你不能说“我要找个好的”,那等于没说!你得具体点:
* 你是想找“年轻貌美有潜力”(小盘成长股)?
* 还是“成熟稳重会持家”(高股息蓝筹股)?
* 或者“被低估但有翻身资本”(超跌反弹股)?
* 我的踩坑经历: 有次我啥都没想,看到“5日线金叉”就筛,结果弹出一堆最近被炒高的概念股,追进去就被套。所以,先定战略,再上战术!想找稳健的?那就盯紧基本面条件:低市盈率(PE)、高股息率、稳定的净资产收益率(ROE)。想博短线?那就重点看技术指标:量能变化、KDJ、MACD信号、近期涨幅空间。
第二步:开始“贴标签”——设置你的筛选条件
想清楚找哪类股后,就该动手设置了。同花顺选股器好就好在,条件真的非常非常全!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吧:想找基本面比较扎实、价格还不太高的股票。
* 设定几个核心条件:
* `基本面 > 财务数据 > 市盈率(PE,动)`:设置比如小于行业平均,或者小于30。太高的PE咱暂时不碰。
* `基本面 > 财务数据 > 净资产收益率(ROE)`:要求大于10%甚至15%,这反映公司的赚钱能力。
* `行情数据 > 价格`:结合你心理预期,比如低于20元(看你的资金量)。
* `特色数据 > 市净率(PB)`:小于2或3,别太贵。
* 划重点:条件别贪多! 我见过新手一上来勾选十几个条件,结果筛出来零蛋!为啥?条件间会相互“打架”。比如你要求PB很低(说明公司资产可能不被看好),同时又要求ROE非常高(说明公司盈利能力很强),这样的矛盾组合很可能筛不出结果。我建议核心条件3-5个足够,其他作为辅助或者第二轮精细筛选用。重要提示: 设置条件时,右边可以选市场范围(沪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别漏了这一步!
第三步:筛选出结果后,这才是真正的开始!
点下“执行选股”按钮,咵嚓一下,名单出来了。你猜怎么着?筛选出结果绝不等于可以买入! 这只是初步海选名单!同花顺选股器本质上是个强大的“筛子”,帮我们大大缩小了搜索范围。接下来要干的才是真功夫——人工复查!
* 看报告: 别偷懒,点进去每一只候选股,看看F10资料里的最新年报/季报摘要。公司是做什么的?赚钱是靠主业还是卖资产?财务数据有没有可疑的?
* 查原因: 为什么它会出现在我的筛选中?是因为它本身质量好,还是恰好蹭上了某个热点?2023年初我筛一只建材股,条件都达标,点开新闻一看,原来是公司刚签了个大额订单,主力资金都在抢跑,这就说得通了,结果后面也确实走得不错。我常用的法子是同花顺里直接看“最新动态”栏目。
* 结合走势: 基本面再好,技术图形走坏了也得等等。看看这只票是处于上升趋势中,还是高位震荡?成交量配不配合?有没有跳空缺口、重要的支撑压力位?同花顺K线图下面的技术指标,结合你筛选时用的信号,再确认一下。
避坑指南(都是血泪经验):
1. 依赖自动信号会吃亏: 软件上的“金叉买入”、“死叉卖出”信号,是标准化的,但市场瞬息万变!主力资金最擅长制造漂亮的图形陷阱骗散户接盘。我多次吃过亏,看见技术形态漂亮,筛出来就冲,结果信号滞后,成了接盘侠。别把选股器当交易信号生成器!
2. 参数设置要灵活: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参数!比如市盈率阈值,成熟行业和小成长股能一样吗?你得根据不同市场环境、不同板块动态调整。我习惯把筛出来的结果数量控制在20-50只以内,太多看不过来。
3. 预警跟不上,机会溜得悄无声息: 这是个痛点了。晚上设置好条件,白天上班忙没空盯盘,盘中真出现了符合条件的股,你压根不知道!等到盘后发现了,黄花菜都凉了。我以前设好一个突破布林线上轨的选股策略,一周后打开软件,发现好几只符合的当天大涨然后回落,完美错过,气得拍大腿。选股器更多是个盘后静态筛选工具,缺乏动态实时的舆情辅助。
*(说到这,咱不得不提点痛点。选股器帮我们框定了范围,但为什么好股票总拿不住?为什么躲不过暴雷?很多问题,不在静态数据里,藏在随时变化的“场外信息”里!)*
回想那些年,被海量信息淹没的无力感太真实了。看股吧是噪音满天飞,研究公告得像福尔摩斯,大V观点听了又怕被带进沟里。这年头炒股,信息差才决定了你口袋的深浅!这也是为什么我现在根本离不开辅助工具,每天开盘前看一眼,相当于请了一个24小时待命的股票助理在帮我扫雷、收集情报。
比如我常用的「希财舆情宝」(点此可免费体验),这新上线的AI小帮手(2025年刚出的新鲜货),它帮我补足了同花顺选股器最缺乏的环节——动态舆情监控和解读。
* 它能干嘛?简单说三点:
* 盯得紧: 把我加入自选股的票,它在全网范围内的消息(新闻、公告、研报、突发热点、韭菜们怎么讨论的、分析师又说了啥)统统扫描一遍。要是碰到特别紧急或超重要的,直接推送到我关注的希财网公众号上(公众号大家可关注下,干货提醒都不漏),想错过都难。
* 看得懂: 最牛的是它自带AI大脑,不是光堆信息量。它能瞬间告诉我,某条公告到底算个“超级大利好”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它甚至会用最接地气的大白话说:“嘿老铁,这条合作消息短期刺激下股价可能冲一冲,但合作金额对公司营收影响不到5%,别太上头!” 这就省得我抓瞎,过度解读导致犯错。
* 理得清: 每天早上,它自动给我推两份报告。一份是“舆情报告”——昨儿我股票为啥涨为啥跌(异动原因是啥)?有啥利好利空风吹草动?技术形态咋走?有啥大事儿公告了?业绩咋样?分红融资有动静没?另一份是“机构报告”——把各大券商最新的研报观点扒拉扒拉,评级变了没?目标价调没调?业绩到底达标没?机构看好啥机会?这两份报告搭配着看,基本面+技术面+市场情绪面,立体得很,几分钟就掌握全局了。
算算账值不值? 一天不到1块钱(包年几百块),每天帮我省下几个小时刷新闻、查公告、看研报、分析消息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帮我扫雷省下的亏损,或者及时发现机会带来的盈利,这点投入很快就能翻倍赚回来!信息差焦虑谁都有,能用AI工具高效解决的,绝对没必要硬扛。工具的意义,就是让投资变得省心省力又高效。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点击文末免费体验入口试试手。
最后说几句掏心窝的
同花顺选股器是个非常强大的基础工具,只要你目标清晰、条件设置得当、筛选后认真复查,绝对能帮你从四千多只股票里找到金子。但这只是投资第一步。真正想在市场里活得久、活得好,光靠一把静态的“筛子”不够,你需要实时、全面、且看得懂的市场感知能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工具组合的重要性——用选股器做初选,用舆情宝做全天候的监测和解读。工具,用得趁手,才是好工具。别再闷头蛮干,学会善用辅助工具,信息就是财富!关注希财网公众号,常有实用工具和技巧分享。祝大家投资路上,少踩坑,多赚钱!